1.Linux驱动开发笔记(一):helloworld驱动源码编写、编译makefile编写以及驱动编译基本流程
2.Linux环境源码安装GCC/CMAKE
3.LinuxCMake源码编译安装教程
4.Linux编译必要的源译l源码头文件linux编译头文件
5.intel14代i9编译linux内核源码需要多久?
6.剖析Linux内核源码解读之《配置与编译》
Linux驱动开发笔记(一):helloworld驱动源码编写、makefile编写以及驱动编译基本流程
前言
基于linux的码编驱动开发学习笔记,本篇主要介绍了一个字符驱动的驱动基础开发流程,适合有嵌入式开发经验的文件读者学习驱动开发。
笔者自身情况
我具备硬件基础、编译rtsp播放器源码单片机软硬基础和linux系统基础等,源译l源码但缺乏linux驱动框架基础,码编也未进行过linux系统移植和驱动移植开发。驱动因此,文件学习linux系统移植和驱动开发将有助于打通嵌入式整套流程。编译虽然作为技术leader不一定要亲自动手,源译l源码但对产品构架中的码编每一块业务和技术要有基本了解。
推荐
建议参考xun为的驱动视频教程,教程过程清晰,文件适合拥有丰富知识基础的资深研发人员学习。该教程不陷入固有思维误区,也不需要理解imx6的庞杂汇报,直接以实现目标为目的,无需从裸机开始开发学习,所有步骤都解释得清清楚楚。结合多年相关从业经验,确实能够融会贯通。从业多年,首次推荐,因为确实非常好。
驱动
驱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驱动源码:Hello world!
步骤一:包含头文件
包含宏定义的头文件init.h,包括初始化和宏头文件,如module_init、随意发源码module_exit等。
#include
包含初始化加载模块的头文件
步骤二:写驱动文件的入口和出口
使用module_init()和module_exit()宏定义入口和出口。
module_init(); module_exit();
步骤三:声明开源信息
告诉内核,本模块驱动有开源许可证。
MODULE_LICENSE("GPL");
步骤四:实现基础功能
入口函数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printk("Hello, I’m hongPangZi\n"); return 0; }
出口函数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bye-bye!!!\n"); }
此时可以修改步骤二的入口出口宏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总结,按照四步法,搭建了基础的驱动代码框架。
Linux驱动编译成模块
将驱动编译成模块,然后加载到内核中。将驱动直接编译到内核中,运行内核则会直接加载驱动。
步骤一:编写makefile
1 生成中间文件的名称
obj-m += helloworld.o
2 内核的路径
内核在哪,实际路径在哪
KDIR:=
3 当前路径
PWD?=$(shell pwd)
4 总的编译命令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make进入KDIR路径,当前路径编译成模块。
obj-m = helloworld.o KDIR:= PWD?=$(shell pwd)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步骤二:编译驱动
编译驱动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内核源码要编译通过
驱动编译成的目标系统需要与内核源码对应,且内核源码需要编译通过。
2 内核源码版本
开发板或系统运行的内核版本需要与编译内核驱动的内核源码版本一致。
3 编译目标环境
在内核目录下,确认是否为需要的构架:
make menu configure export ARCH=arm
修改构架后,使用menu configure查看标题栏的内核构架。
4 编译器版本
找到使用的arm编译器(实际为arm-linux-gnueabihf-gcc,取gcc前缀):
export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5 编译
直接输入make,编译驱动,会生成hellowold.ko文件,ko文件就是编译好的驱动模块。
步骤三:加载卸载驱动
1 加载驱动
将驱动拷贝到开发板或目标系统,然后使用加载指令:
insmod helloworld.ko
会打印入口加载的printk输出。
2 查看当前加载的e盾授权源码驱动
lsmod
可以查看到加载的驱动模块。
3 卸载驱动
rmmod helloworld
可以移除指定驱动模块(PS:卸载驱动不需要.ko后缀),卸载成功会打印之前的printk输出。
总结
学习了驱动的基础框架,为了方便测试,下一篇将使用ubuntu.编译驱动,并做好本篇文章的相关实战测试。
Linux环境源码安装GCC/CMAKE
为了在Linux环境下源码安装GCC和CMAKE,我们需要遵循详细的步骤和策略。对于GCC源码,我们可以从GitHub-gcc-mirror/gcc获取4.4.6版本。接下来,进入下载后的GCC源代码目录。
在配置和编译GCC时,首先应该明确指定安装的目录,避免冲突。可能在配置脚本时遇到错误,这时候需要解决依赖项问题。分别安装MPFR、MPC和任何其他必要的依赖库。对于GCC8.3及以上版本,内部集成脚本能够简便地获取这些依赖库。
安装库路径后,再次执行配置文件,加入库路径参数,确保安装的每个步骤顺利进行。配置完成后,整个GCC安装过程即宣告成功。
为了测试GCC是微信音频源码否正确安装,遵循指导进行验证。
CMake的安装同样关键,可以通过直接指定需要的GCC版本来简化安装流程。在CMake命令行参数中指定GCC路径也是可行的。
在运行GCC4.4.6编译的程序时,可能存在系统路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是不替换安装方式。因此,需要额外操作,确保所需的库被正确添加到路径中。
遇到GCC多版本引起的ABI兼容问题时,如果编译链接过程中遇到“undefined reference to"“std::__cxx ***””错误,这提示可能是C++ ABI问题。处理方法是,针对GCC5.1之前版本发布的libstdc++中新增的ABI,通过添加定义-D_GLIBCXX_USE_CXX_ABI=0来解决该问题。
对于GDB版本的问题,特别在GCC.1的使用中,要求C++的编译器,导致了旧版本GDB启动出现Segment Fault。解决办法是升级GDB版本。
附录中提供了一些额外资源,例如Mingw下载,适用于位和位Windows的最新版x_-win-sjlj;CMake下载链接以及GCC的GitHub地址等。遵循这些资源和提示,能够帮助用户顺畅进行Linux环境下的GCC和CMAKE的源码安装与配置。
LinuxCMake源码编译安装教程
在Linux环境下进行CMake源码编译和安装的过程简洁明了,适合不同版本管理需求的黄网app源码开发者。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执行卸载操作以清除现有的CMake版本。对于使用默认的APT安装方式,如需替换为特定版本,第一步则为删除当前环境中的旧版本,确保下一步的操作不会遇到冲突。
接下来,访问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版CMake的安装包。对于寻求较新版本(如3.或3.等)的用户,需直接下载所需的安装包,比如cmake-3..0-rc3.tar.gz。下载后,使用解压工具将文件解压,如通过命令行实现或鼠标右键快速解压,操作无需过于复杂。
为了确保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安装依赖项。了解并完成这些预安装步骤能有效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错误,这些依赖包括但不限于编译工具和其他支持包。安装好依赖后,将文件解压到的目录作为工作区。
进入解压后的目录中,根据官方文档或安装指南,执行编译和构建过程。成功执行至提示的编译和构建完成阶段后,系统将生成可执行文件,并提供一系列指令引导完成最后的安装步骤。
安装完成后,通过执行特定命令查询CMake版本信息,这一步的输出应当包含版本号等相关信息,确保安装正确无误。至此,CMake源码编译安装流程完毕。
在处理常见错误问题时,如遇到由SSL问题引发的安装失败,可以采用命令进行修复。面对特定类型的错误提示,同样存在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执行适当的命令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遇到特定日志错误时,按照提示输入相应的命令行指令,进行调试或修正。
Linux编译必要的头文件linux编译头文件
、环境变量和编译过程
Linux编译process是棘手的,编译源文件,使其能够顺利地在Linux平台执行需要平台特定的头文件、环境变量和编译过程。
要构建有效的Linux应用程序,首先要明确Linux编译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大多数Linux程序使用GCC编译器来编译源文件,因此一个很好的开始是安装一个GCC或LLVM编译器。另外,要编译一个完整的Linux程序,应当还需要安装make命令来构建并维护Linux源码并安装GNU build system,这是一组类似make的工具,用于构建Linux程序。除此之外,还需要安装系统运行库(例如GLibc)、编译器、文件绑定工具等等,才能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在添加这些功能之后,就可以开始编写代码了。新Linux程序通常开始于一个#include 指令,这包括一些能够支持程序的标准包含文件,以及用户自定义的头文件。另外,用户还需要声明一些全局环境变量,例如GCC编译器的flags(如“-O3”或“-Wall”)、C标准及其他一些用户添加的宏定义等,这些环境变量会指导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进行不同的任务,以达到最佳的可执行文件效果。
设置完环境和头文件之后,就可以开始正式的Linux编译过程。编译器首先会根据源代码生成汇编代码,然后使用汇编器将该汇编文件翻译为目标机器可以识别的指令,最后将指令翻译为可执行文件。例如,假设有一个main.c文件,就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来编译:
gcc main.c -o main -Wall -O3
这里,“-o main”表示将生成的文件命名为“main”,而“-Wall”和“-O3”告诉GCC编译器生成最优的可执行文件。
在Linux编译流程中,正确地设置和添加头文件、环境变量以及选择合适的编译选项都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添加(或者不添加)的一些参数可以帮助程序运行更高效、更稳定,另外还可以帮助程序避免例程溢出或者未被捕获的异常,从而提升其可靠性。因此,正确设置头文件、环境变量以及编译选项是Linux编译过程要素之一。
intel代i9编译linux内核源码需要多久?
编译Linux内核源码所需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硬件性能、内核版本、编译选项等。以Intel第代i9处理器为例,其性能相较于上一代显著提升,能为编译过程提供更强支持。根据历史数据,著名Linux内核开发者Linus Torvalds在使用Intel i9-K时,编译过程大约需要秒,而使用AMD Threadripper X时,编译时间则缩短至大约秒。
然而,Linus Torvalds本人对顶级旗舰处理器并不“舍得”,更未购买当时性能最强的X。这表明顶级硬件并非编译Linux内核的必要条件。实际上,即便是使用中高端Intel i9处理器,也已能显著减少编译时间。
编译Linux内核的性能优化同样至关重要。合理的编译选项、并行编译、预编译等策略均能有效提升编译效率。同时,保持内核版本的适度更新,避免过时的代码和功能,也能减少编译所需时间。
综上所述,使用Intel第代i9处理器编译Linux内核源码时,预估的编译时间可能介于秒至秒之间,实际时间则需根据具体配置和优化策略而定。而通过硬件升级、优化编译策略和保持内核版本更新,均可有效缩短编译时间,提升开发效率。
剖析Linux内核源码解读之《配置与编译》
Linux内核的配置与编译过程详解如下:配置阶段
首先,从kernel.org获取内核源代码,如在Ubuntu中,可通过`sudo apt-get source linux-$(uname -r)`获取到,源码存放在`/usr/src/`。配置时,主要依据`arch//configs/`目录下的默认配置文件,使用`cp`命令覆盖`/boot/config`文件。配置命令有多种,如通过`.config`文件进行手动修改,但推荐在编译前进行系统配置。配置时注意保存配置,例如使用`/proc/config.gz`,以备后续需要。编译阶段
内核编译涉及多种镜像类型,如针对ARM的交叉编译,常用命令是特定的。编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错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编译完成后,将模块和firmware(体系无关)分别存入指定文件夹,记得为某些硬件添加对应的firmware文件到`lib/firmware`目录。其他内容
理解vmlinux、vmlinuz(zImage, bzImage, uImage)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vmlinuz是压缩后的内核镜像,zImage和bzImage是vmlinuz的压缩版本,其中zImage在内存低端解压,而bzImage在高端解压。uImage是uBoot专用的,是在zImage基础上加上特定头信息的版本。Linux中源码编译安装程序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第一步:创建编译脚本
进入到源码目录 执行 ./configure --prefix=/.../.....(--prefix=后面是想要安装到的目录)
第二部:编译
执行 make
第三部:安装
执行 make install
当然上面这几部都是最基本的步骤,如果想优化编译,要在./configure 后面加参数,或者configure之后手动修改Makefile文件 如O2(优化等级) FLAGS 等编译参数的修改。
--------------------------------------------------------------------------------------------------------------
以上都是源码包的编译
如果是自己写的C代码 直接 用gcc编译即可。
例如 编译test.c
执行 gcc -o test test.c即可将test.c编译为可执行的文件 test
自己打出来的 要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