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bboԴ?源码뼼??????
2.开源微服务如何选型?Spring Cloud、Dubbo、技术gRPC、分享Istio 详细对比
3.深度剖析:Dubbo使用Nacos注册中心的源码坑
4.偷偷跟我学这个看源码的小技巧,早日解放双手
5.Dubbo 注册中心
6.开发java需要什么
ubboԴ?技术뼼??????
欢迎关注专栏《Java架构筑基》,本专栏致力于深入探讨和分享Java技术的分享小程序源码定制开发基石。 在本月初,源码一位同事前往阿里巴巴进行面试,技术不幸的分享是在Dubbo部分挂了,回来后与我分享了面试的源码真题。借机,技术我获取了他整理的分享Dubbo面试专题,并附上了答案,源码现在与大家共享这份宝贵资源。技术 以下是分享Dubbo面试专题的主要内容:Dubbo与DubboX的区别
实际上,Dubbox与Dubbo并无本质区别,后者只是在功能上进行了扩展。Dubbox考察的点在于其新增的功能。注册中心集群故障时,发布者与订阅者之间的通信情况
在启动Dubbo时,消费者会从Zookeeper中拉取注册的生产者地址、接口等数据,并缓存在本地。每次调用时,会基于本地存储的地址进行调用。Dubbo中涉及的角色
Registry:注册中心,用于发布和订阅服务的平台,替代ESB服务总线。
Consumer:服务的消费者,即服务客户端。
Provider:服务的提供者,即服务端。
Container:容器,Dubbo服务端在启动时依赖的容器,通常使用Spring容器。
Monitor:监控中心,监控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使用数据。
Dubbo在安全机制上的解决方案
Dubbo通过使用Token令牌防止用户绕过注册中心进行直连,并在注册中心上管理授权。此外,Dubbo还提供了服务黑白名单,以控制服务允许的调用方。Dubbo的执行流程
暂无详细描述Dubbo支持的协议
Dubbo协议(官方推荐)
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协议
Hessian协议
Dubbo支持的注册中心
Zookeeper(官方推荐)
Multicast
Redis
Simple
Dubbo服务负载均衡策略
Random LoadBalance:随机策略,按权重设置随机概率,有利于动态调整提供者权重。
RoundRobin LoadBalance:轮循策略,按权重设置轮循比率,存在慢的提供者累积请求问题。
LeastActive LoadBalance:最少活跃调用数策略,活跃数指调用前后计数差,使慢的提供者收到更少请求。
ConsistentHash LoadBalance:一致性Hash策略,相同参数的请求总是发到同一提供者,基于虚拟节点平摊到其他提供者。
Dubbo核心配置
核心配置包括但不限于:dubbo:service/
dubbo:reference/
dubbo:protocol/
dubbo:registry/
dubbo:application/
dubbo:provider/
dubbo:consumer/
dubbo:method/
默认使用Dubbo协议。Dubbo连接注册中心与直连的区别
在开发及测试环境下,绕过注册中心测试指定服务提供者时,可以采用点对点直连。这种方式忽略注册中心的提供者列表,动态注册和发现服务,实现软负载均衡和Failover。注册中心通过长连接推送变更数据给消费者,基于负载算法直接调用提供者,三者间为长连接。Dubbo协议为什么不能传输大包
由于Dubbo协议采用单一长连接,网络成为传输瓶颈。Dubbo协议为何要求消费者比提供者多
考虑到网络传输限制,为充分利用网络带宽,理论上1个服务提供者需要个服务消费者才能压满网卡。Dubbo协议的适用范围与场景
Dubbo协议适用于服务提供者较少、服务消费者较多的场景,通过单一连接保证性能,减少连接握手,swap分销源码使用异步IO和复用线程池,避免CK问题。 进BAT阿里一线互联网公司,仅仅掌握Dubbo是不够的。此外,还需深入了解Kafka、Mysql、Tomcat、Docker、Spring、MyBatis、Nginx、Netty、Redis、Spring cloud、分布式、高并发、性能调优、微服务等架构技术。开源微服务如何选型?Spring Cloud、Dubbo、gRPC、Istio 详细对比
开源微服务选型指南,从Apache Dubbo、Spring Cloud、gRPC到Service Mesh体系的Istio,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解析这四款主流开源框架,旨在为微服务开发者提供选型指导。作者基于其在Apache Dubbo社区的丰富经验,以Dubbo为基点,客观、透明地展现了这四款框架的优劣与适用场景。
在微服务框架的选择上,Dubbo与Spring Cloud、gRPC、Istio各具特色。首先,Dubbo与Spring Cloud在架构和功能上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在性能、微服务集群规模、生产稳定性以及服务治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Spring Cloud以其强大的生态系统和Spring生态系统的一致性而著称,而Dubbo则以其高性能、高可扩展性和稳定的服务治理能力在企业级应用中表现出色。
对于微服务开发者而言,Spring Cloud的优势在于生态系统整合性与开发效率,而其劣势可能包括更新速度、与现有Spring框架的耦合度等。相比之下,Dubbo在性能、稳定性与灵活的微服务治理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尤其适合构建稳定、高性能的企业级应用。
探讨Dubbo与gRPC的差异时,可以将两者从产品定位和协议对比两个维度进行分析。Dubbo与gRPC在定位上存在显著区别,Dubbo提供多协议支持的灵活性,而gRPC专注于高性能的远程过程调用。在协议对比上,Dubbo的Triple协议与gRPC完全兼容,提供了一种在保持gRPC性能优势的同时,实现与多种语言和协议互操作的解决方案。Triple协议不仅支持gRPC的请求-响应与流式通信模型,还能在HTTP/1和HTTP/2上无缝运行,使得开发者在使用gRPC时,能够享受到Dubbo框架提供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对比Dubbo与Istio,这两者在微服务架构中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Istio作为Service Mesh的代表,强调流量管理和服务治理的基础设施化,而Dubbo则在提供类似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与现有微服务架构的08源码3.3集成与互操作。Dubbo通过全面接入Istio体系,不仅能够利用Istio的控制面实现服务治理,还提供了无代理的Proxyless模式,以应对Sidecar引入的复杂性和性能问题。此外,Dubbo Mesh体系在数据面部署架构、迁移成本和灵活性方面展现出优势,为微服务架构的部署提供了更多选择。
总结而言,选择合适的开源微服务框架,需要根据项目需求、技术栈、团队能力以及未来维护成本进行权衡。Dubbo以其在性能、稳定性和服务治理方面的优势,适合构建稳定、高性能的企业级微服务应用。在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下,Spring Cloud、gRPC、Istio等框架也各有千秋,开发者应根据自身项目的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为千万开发者提供了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无论是精品技术内容、系统课程、体验场景、社群活动还是行业专家分享,都能在这里找到丰富资源。加入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与百万开发者共同成长,探索更多可能。
深度剖析:Dubbo使用Nacos注册中心的坑
在年的一次微服务组件升级中,我遇到了Dubbo注册中心从Zookeeper切换到Nacos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近期在浏览GitHub时,发现有类似问题的讨论,于是决定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
首先,问题的描述是这样的:在进行Dubbo注册中心的切换后,微服务启动变得异常缓慢,日志中显示了大量对Nacos的请求,同时JVM中的线程数急剧增加,达到左右。
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我们初步判断问题可能出在Nacos上,推测是由于某种原因生成了大量Nacos线程,每个线程不断发送HTTP请求。随后,我们开始从Nacos的原理和实现开始分析。
Nacos客户端在进行注册和订阅服务时,一般会创建四个重要线程,这些线程在Nacos源码中能找到对应的位置和执行任务,即不断地向Nacos服务器发送HTTP API请求。
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发现问题出在Dubbo的配置上。Dubbo在初始化代理对象时引入了timestamp参数,而NacosRegistryFactory在创建注册中心缓存键时并没有截掉这个参数,导致缓存无法正常工作,从而不断创建新的线程和HTTP请求。
回顾Dubbo的配置初始化流程,发现关键在于ReferenceConfig类中加入了timestamp参数。在NacosRegistryFactory的实现中,没有正确处理这个参数,最终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解决方法相对简单,即在Dubbo的NacosRegistryFactory类中截掉timestamp参数。幸运的是,这个修复在2.7.9版本中已经由其他开发者完成,并合并到了代码库中。通过将2.7.9版本的修复类替换到2.7.8版本的NacosRegistryFactory类中,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排查问题时,了解Dubbo和Nacos的ajax 优点 源码基本原理和实现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深入理解系统内部的工作机制,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迅速定位和解决。
综上所述,本文对Dubbo使用Nacos注册中心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并分享了问题的排查和解决方法。通过这次经历,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定位和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持续学习和积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挑战。
偷偷跟我学这个看源码的小技巧,早日解放双手
大家好!
在看源码的过程中,查看 Git 提交记录是了解文件演变过程的有效途径。对于如何在 IDEA 中查看这些记录,可能有些同学感到困惑。这篇文章将分享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帮助大家更直观地进行源码学习。
首先,确保你的本地环境配置了 Git。如果还没有安装 Git,强烈建议你先完成安装并熟悉基本操作。
接下来,使用 Git 克隆一个感兴趣的开源项目,例如 Redssion。在 IDEA 中导入项目并查看文件右键菜单,确认是否能找到“Git”选项。如果找不到,可能是 Git 配置问题,进入 IDEA 设置中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 IDEA 的“Version Control”标签页中,你可以看到项目的提交历史。通过这个界面,你可以快速浏览文件的变更情况,了解代码的演变过程。
在日常工作中或撰写文章时,使用 IDEA 的 Git 功能主要关注提交记录,而不是直接在 IDEA 中进行代码提交。这种方式提供了可视化的代码历史,有助于理解代码的变更轨迹。
以 Redssion 为例,通过在 GitHub 的 issues 页面搜索关键词(如“死锁”),可以找到相关的问题讨论和代码修复。关注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快定位问题和学习关键代码变更。
使用 IDEA 的 Git 插件,可以方便地查看特定日期的提交记录。在“Version Control”标签页中,通过过滤功能找到目标日期的提交,这样可以快速定位到关键变更。
通过查看提交记录,你可以了解代码的具体修改内容,这对于深入理解代码实现和调试问题非常有帮助。例如,在 Redssion 中,可以追踪到特定类的修改历史,了解其功能演进。
此外,通过查看项目的首次提交记录,可以了解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例如,Dubbo 的首次提交记录反映了项目早期的状态和开发团队的辛勤工作。这些历史记录不仅展示了技术演变,也蕴含了项目发展的故事。
总的来说,利用 IDEA 的 Git 功能探索代码历史,不仅可以帮助你更高效地学习和理解源码,还能深入了解项目的开发背景和演进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源码阅读将变得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
Dubbo 注册中心
Dubbo 注册中心详解
大家好,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Dubbo的注册中心机制。在前文中,在线绘画 源码我们讨论了Dubbo协议的运用策略,例如在高并发场景下使用长连接,大数据传输则选择短连接。那么,服务消费者是如何找到服务提供者的呢?答案就隐藏在Dubbo的注册中心功能中。现在,让我们开始详细解析。1. 注册中心简介
Dubbo的注册中心负责存储和管理服务元数据,包括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服务消费者通过注册中心获取服务列表,而服务的上下线状态也能实时通知消费者。 Dubbo Admin通过管理注册中心的数据实现服务治理。在2.7.x版本后,注册信息和配置信息分开存储,之前的版本两者都是在注册中心中。2. 支持的注册中心
Dubbo支持多样的注册中心,如:Multicast:无需中心节点,基于广播通信。
Zookeeper:树状目录服务,适合生产环境,推荐使用。
Nacos:阿里巴巴开源的动态服务发现平台,支持配置、元数据管理。
Redis:基于Key/Map结构和事件通知的注册中心。
Simple:减少第三方依赖的简单注册中心。
3. 配置方式
常见的注册中心配置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XML配置
注解方式
YAML配置
环境变量
配置文件
4. 示例演示
以获取图书列表为例,使用Zookeeper注册中心,代码结构如下: 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端的配置一致,以服务提供端的dubbo-provider-xml.xml为例:5. 小结
本章节主要讲解了Dubbo的各种注册中心,如Redis、Zookeeper、Nacos等,其中Zookeeper是常用选择。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集群规模扩大,Zookeeper在大规模服务上下线时可能引发网络问题。现代解决方案如Nacos和Dubbo的高级版本,可避免这类问题。了解更多技术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青年IT男”,获取最新技术动态和分享。 作者简介:作者拥有金融行业背景,在多个知名技术团队工作,目前专注于统一支付系统建设。在大数据、分布式微服务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公众号“青年IT男”分享技术知识,公众号地址和知识星球详情请自行查找。
开发java需要什么
开发java需要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需要的技术:
1、微服务技术:微服务架构主要有:Spring Cloud、 Dubbo、 Dubbox等,以 Dubbo占比最高,可达%。
2、远程调用技术:使用RPC框架的程序员中, 使用Dubbo的人数占比最高,其次为 dubbox、gRPC、hessian。
3、开发技术:多数程序员在工作中使用的开发技术为权限管理和消息队列。
4、权限管理技术:shiro的使用比例最高,其次为spring security和自定义框架。
5、消息队列技术:主要有:ActiveMQ、RabbitMQ和Kafka。RocketMQ的使用人数较少。
需要的知识:
1、java基础;
2、JSP,Servlet和JavaBean,学习这些主要是懂流程的;
3、Struts,Hibernate和Spring;
4、Ajax。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哟!
六星源课堂:收藏好!程序员最需要的个网站全在这里了!
在互联网时代,程序员们总能找到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热衷于分享的小编,我整理了个值得收藏的编程学习网站,以供编程爱好者们参考。 首先,让我们从官方文档开始。它们是每项技术最权威的资料,包含教程、书籍的基础来源。虽然大部分是英文,但借助翻译插件,学习过程并不艰难。 Java Spring MySQL MyBatis Vue.js Linux Git Dubbo Redis 接下来,我们看看国内的技术博客社区,这些平台汇集了各种技术动态与问题解决方案。 CSDN 博客园 简书 思否 开源中国 CTO V2EX 腾讯云社区 阿里云社区 开发者头条 GitChat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所有网站,希望这些资源能帮助到您,持续关注我们的六星源课堂,获取更多编程技巧吧!一文看懂微服务背后的技术演进与应用实践
年7月2日,阿里云用户组(AUG)第一次线下活动在济南召开。阿里云云原生资深专家李国强结合自身微服务领域经验,现场跟数十家山东企业分享了云原生的代表技术之一“微服务”的演进和应用实践。本文根据作者的现场演讲整理而成。背景在企业内部分为运维或开发,但最终所有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解决业务的问题。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只有技术目标而没有业务目标,失败是很常见的。
什么样的业务诉求会驱动一个企业去考虑微服务呢?
随着架构的演进,当你的业务越来越复杂,组件越来越多,对于每个业务组件的独立性要求或者技术栈的异构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就会需要去考虑微服务。换言之,如果这个业务是一个比较平稳、没有什么大的挑战,其实不需要去做微服务的改造。
微服务的应用架构1、应用架构的演进历程微服务最早的时候其实还是单品为主。现在的微服务对主流的一些技术框架,像Java体系的四分之二的Double类,其他语言都没有放置。但实际上其他语言都有非常多的微服务框架可以选择,像PDP等都会有一些。
之前云栖大会做过一次统计,账号体系在整个后端开发中的地位,%的投票是Java后端开发。但现在企业越来越多元化,之前Java占统治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规模略大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多元体系,里面有很多种,不同业务线的诉求不一样,可能有的业务线是Java;有些业务偏前端框架,会用PAP、PYTHON;还有就是企业的并购,也会带来很多元的体系。
多元数据的解法就是用一个多种的维度方案或是用新的技术形式,再往后就是容器化,微服务带来的很多问题是通过容器来解决的。包括微服务器,有些人可能直接放弃不用了。负责人看到Double这个体系,直接用K8sSService去做它的这个运行的暴露单元,好处是和语言无关,什么样的体系里面都可以是一个K8sService。但在用了微服务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会比较多,我们需要对这么多的业务组件进行治理。
K8s本身是不强的,就是为了要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更多的网格技术。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做网格网络,这里面就包括用ServiceMesh这个服务网解决跨语言的调研和服务治理。还有一个更新的叫做Dapr的技术解决供应链依赖问题。
可以发现,应用架构的演进是一个业务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产出新框架,新的框架又可能会引入新的问题,不断推动着技术的运行过程。
阿里应用架构演进整个阿里巴巴内部是完全走过一遍上述流程的,因为业务的快速增长,对技术团队也在不断地进行挑战。PHP是世界上最好最早的语言,淘宝商城其实就是用的PHP。但是后来业务发展,淘宝的体量越来越快后,不但不能够支撑这个业务,PHP本身的扩展能力也撑不住了。
年,阿里先做了分布式业务。阿里正式地从单体变成了分布式业务,那时候体量已经比较大,还没有双十一,但已经促成了阿里内部去做自己的分布式框架。除了会有分布式的服务框架,还有一些分布式的数据库和分布式的相应规定,在内部称为三辆马车,这也是从单体变成分布式框架时,必须要解决的三件事。
到年时,阿里开始探索容器化,先做了T4项目,是对于容器化的技术实现,最后变成Pouch的容器化的实现,它也是符合容器标准的容器化的实现。这体现出针对微服务后带来的运维挑战,容器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再往后到年,整个Oracle包括小型机在阿里下线,全部变成自己的开源的技术栈。年开始,阿里全面拥抱云原生技术,包括容器技术的对外开放等业务,整个体系逐步深化。年到年间,阿里做了云原生上云,包含已经全面拥抱的K8s体系,以及微服务的改造、治理等。
到现在这段时间,我们做的事情是图上画的最后一个阶段:基于网格进一步对服务点的支持,多语言越来越常见。阿里有很多业务是从外部合并进来的,阿里原来的整套技术战略全部都是Java,对外部合并进来的用户非常不友好,因为他们不可能全部配好重启,不得不去适配Java。所以,近来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基于网格的新一代微服务架构做演进,会有一些技术让微服务的框架本身对于多元的支持变得更好,包括治理也可以去解耦,这也是成本较高的一个原因。
2、ApacheDubbo3.0Dubbo3.0在6月底已经发布了最新版,这其实是一个很坎坷的项目。年的时候Dubbo在内部正式发布,年正式开源。以前,Dubbo和HMPK在阿里内部都有,但阿里希望技术上是统一的,不希望有两套技术,两边不互通。这是两个技术栈,所以进行了一次PK,ApacheDubbo胜出,所以阿里内部目前全是ApacheDubbo。现在这也是国内最火的Apache框架。中间有段时间,阿里内部投入比较少。到年时,我们中间件团队再次去做商业化,重启整个Dubbo开源,才让Apache从完整的一个项目到前几天时完成了发布。
这个项目是非常活跃的,现在的贡献和使用率都非常高。Dubbo3.0里其实做了很多事去拥抱最新的一些理念,比如对ServiceMesh的支持,它的协议也和GRP做了更好的兼容,做了一系列全新的服务发现模式。现在国内用得比较多的还是2.7、2.6的版本,3.0发布之后,很多企业一旦用起来都比较喜欢。当时还没发布时,社区里就有一个用户在拿3.0开始测试了。
3、SpringCloudAlibaba另一个不得不夸奖的是Cloud体系,它和Java的微服务这两个体系目前还是最流行的。SpringCloud体系的优点是组件非常丰富。Dubbo这两年在从IPC框架往主流服务器去引擎,而SpringCloud诞生之初就是要把微服务数据相关部门支持起来。
随后,阿里巴巴做了SpringCloudAlibaba,阿里开源一系列的中间件,包括Double注册中心、配置中心、限流交易规律以及事务,去帮助用户解决刚才讲到的微服体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微服务是一整个体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调用框架。微服务在大家使用的落地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阿里非常重视。它把其中一些重要的点进行开源,同时通过与阿里云结合做SDK的分装,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主要目的之一是帮助用户去使用SpringCloud体系,另一个目的是帮助用户在阿里云上更好地运行SpringCloud。所以,这是阿里巴巴的Cloud。
大部分的用户知道的Nacos、Sentinel等中间件,实际上和云的一些产品间有非常好的基础。我们也会和其他公司去联合开发,不断地演进项目。因为在阿里,我们会认为开源和商业化是同样重要的,一个团队既需要承担开源项目,也需要承担商业化的服务。
微服务不是免费的午餐1、微服务会带来复杂度的提升微服务不是免费的,它会带来很大的复杂度提升,包括服务框架的选型、注册中心的稳定性等。当一个客户足够大的时候,他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注册中心的稳定性可能会成为一个业务的瓶颈,包括应用的监控、统一的配置管理、任务调度等一系列的东西都会成微服务落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对整个企业挑战还是比较大的,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去把整个微服务的开发组件全部自己运维起来。这一大堆组件如果全部靠自己运维起来,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里面更多地是希望企业更关注业务的一些相对偏运维的事情,云厂商才可能通过用其他方式进行解决,或者是如果企业足够强大,也可以去通过开源自建的方式去解决。
2、软件架构诉求与基础设施能力间存在“步调差”刚才讲到SpringCloud、Dubbo挺好用,但实际上也存在问题,即SDK的升级会变得非常困难,因为这个升级对业务没有任何价值,业务方不愿意去配合。很多时候都是系统来说2.6有bug,需要升一下2.7版本。这个时候就需要推动业务方去做,因为他把SDK引用进去了,引了之后如果有bug或者做一个增强,都需要在SDK做,这时业务方往往是不愿意的。在阿里内部这个问题也同样存在。
实际上这涉及到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即业务开发人员和基础设施的运维人员的边界在哪。SDK这件事情到底属于业务人员还是属于基础知识,这个问题问起来很抽象,是大家的一个责任边界的问题。业务开发人员认为SDK是运维测试的,因为我只要接口,剩下更新、治理、工程上和业务开发没关系。运维人员又不得不让研发人员去配合业务研发,这是模糊的边界,必然会发生冲突。
所以从云的角度或从计算的角度出发,我们在探讨所谓的软件架构速度和基础设施能力丰富度的问题时,能不能把业务和完成业务没有那么相关的所有能力都下降到基础设施的运维团队,这是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演练中经历过几代:
第一代是云计算。它把基础设施的这个东西从业务侧翻下来,业务人员就不需要再去关心基础资源。
第二个是容器和推广安全。运维这件事情变得更简单后,开发人员就不会关心这一层了,但是SDK侵入这件事对于业务开发员来讲,就是一个侵略。
剥离的问题也是在ServiceMesh这个技术上来做的。它把所有运行态的治理能力、流量管理能力全部从用户侧、开发测的SDK过滤出来,而不再需要去做SDK的生产。这个也就意味着用了ServiceMesh之后,用户是不需要做语言绑定,也就解决了刚才说的那个模糊地带很难解决的问题。这个可能对于现在在用SpringCloud的企业都可以考虑,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替代掉现在任何一个单语言的微服务框架技术。
再往后讲其实还有一种依赖。比如当你需要一个中间件时,你一定要去做选型,这需要业务开发人员的配合。单独的一个理念就是我能让你把这个中间件下沉到基础设施。到这时所有的业务开发人员真的只需要关心业务代码,所有的这些基础设施就全部下载下来,是不断地去让基础设施能力更加丰富,来满足上层业务这样一个自主发展趋势。
3、ServiceMesh的剥离了服务和流量治理能力ServiceMesh就是服务治理、流量治理框架。在原有的设计里,它属于业务的一部分,上面是业务代码,下面是这些能力。ServiceMesh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这些能力剥离到Istio里来,业务带中就是纯业务功能,边界很清晰,服务治理、流量治理框架由运维团队来服务。
目标理想架构最后真正理想的框架是什么样的呢?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边界到底在哪呢?我们画了一个理想的框架。
对上层来讲的话,我们会期望不同的业务单元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和框架。比如说有的是单体,有的是SpringCloud或者Dubbo,从调用层面来讲,完全是互通的,可以接入ServiceMesh的技术,或者现有的这个框架
对于中间的容器服务,会让业务不再感知具体的中间件。
再往下是容器服务,作为整个位置的一个支撑。
右边是它的支撑体系,如微服务会带来一些复杂性,需要通过可观测性监控你的Devops的流程CICD或者安全性支撑。
这时候就可以让你的业务开发人员用他喜欢的语言去开发他想的业务,而不再关心这些所有的基础设施团队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这其实也是从应用框架或微服务上来讲的最终目标。
微服务化实践案例1、微服务引擎(MSE)我们去做微服务时会碰到一些问题,有一种解决方式是进行全国自建,这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工作量比较大。阿里云会把其中一些共性的东西变成产品来提供。比如说你去搭建一个微服务,你需要配置功能、网关、治理能力,阿里云会用一个产品的形态直接给到你,不用自己建了。就好像我原来是自建的,现在是影响他启动的数据不一样,那对于你原来是自建的Nacos,现在就是一个云产品的提供。
3、阿里云服务网格ASM服务网格这个产品技术大概是在去年发布用于生产,但实际上真正在生产上落地的企业还在不断地去尝试。阿里云也一样,通过一个产品去降低用户使用ServiceMesh,因为Mesh这件事情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只是个技术概念,企业要的是一种多元微服务的能力,而ASM服务网的产品会帮助用户去做服务网的一个落地。
4、商米科技通过ServiceMesh完成微服务化上海的商品科技是做各种物联网设备的,它碰到的问题是内部技术框架和语言体系比较复杂,各种各样的语言和服务都遇到了困难。它希望对这些业务能够进行一个统一的流量管理,包括发布时的流量管理,所以它最终选择用ServiceMesh这个技术去解决多元微服务。从这些业务价值的数据可以看出,比如更新迭代、异常排查、控制面资源成本都有了较大的优化。
以上就是关于微服务的演进和实践分享,希望有带给大家一些微服务的体系的梳理。
来源: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