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网
皮皮网

【okio 源码】【打赏网页源码】【连扳天数源码】web 源码 安全

来源:生死狙击源码sdk 发表时间:2024-11-28 00:52:30

1.10大Web应用安全威胁及防护建议
2.开源免费的码安Web安全漏洞扫描工具
3.如何防止别人查看你网页的源代码?
4.开放源码有利于系统安全
5.代码安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6.常见的Web源码泄漏及其利用

web 源码 安全

10大Web应用安全威胁及防护建议

       访问控制中断:%的项目被发现含有与访问控制问题相关的安全威胁,其中几乎一半的码安访问控制中断安全威胁具有中等风险级别,%的码安项目具有高级别风险。这些风险隐患可能导致Web应用程序出错,码安并影响组织的码安业务开展。防护建议:组织应该根据基于角色的码安okio 源码访问模式实施身份验证和授权控制。除非某个Web应用程序是码安面向所有人公开访问,否则就应该在默认情况下拒绝访问。码安

       数据泄露:这种类型的码安安全威胁在Web应用程序中大量存在。与访问控制中断相比,码安敏感数据泄露含有数量更多的码安低风险级漏洞隐患,但也存在高级别的码安风险漏洞。防护建议:应该严格禁止在Web应用程序发布目录中存储含有敏感数据(如密码或备份)的码安文件。同时,码安在访问应用程序函数时需要加强敏感数据检测防护,码安除非该函数本身用于访问敏感数据。

       服务器端请求伪造(SSRF):在本次测试所分析的应用程序中,一半以上(%)的应用程序含有服务器端请求伪造安全威胁,这让恶意攻击者可以绕过应用程序逻辑与内部服务进行非法链接通信。恶意分子还可以结合使用SSRF与其他漏洞,策划攻击Web服务器的方法或读取应用程序源代码。防护建议:组织应该为应用程序可以请求的资源创建一份允许列表(白名单),并阻止请求该列表之外的任何资源,不接受含有完整URL的请求。此外,还设置防火墙过滤器,防止用户访问未授权的域。

       SQL注入:在本次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高风险漏洞都与SQL注入有关。防护建议:组织应该在应用程序源代码中使用参数化的SQL查询,而不是将它们与SQL查询模板相结合。如果不能使用参数化的SQL查询,就应该优先确保用户输入并用于生成SQL查询的数据无法用于修改查询逻辑。

       跨站脚本(XSS):本次测试所分析的Web应用程序中%存在跨站脚本安全威胁。防护建议:组织可以将HTML页面中不安全的格式化字符替换为非格式化的等效字符,并提供处理用户输入的安全机制。针对从外部数据源获得,并在浏览器中显示的任何数据,都应该这么做。

       中断的身份验证:研究人员在这个类别中发现的几乎一半的安全威胁具有中等风险水平(%),但也存在高风险漏洞,允许代表用户的客户端访问Web应用程序。防护建议:组织应该对用于访问应用程序的身份验证数据进行适当的验证。如果使用令牌和会话ID签名,打赏网页源码进行验证。用于身份验证的密文(密钥和签名等)应该是唯一的,并具有高度的熵。此外,组织要严格禁止在应用程序代码中存储密文。

       安全配置不当:在所有被测试的应用程序中,近一半的项目存在安全配置不当的威胁隐患。防护建议:组织在配置IT基础设施中使用的系统时,应遵循安全最佳实践。应该将设置过程自动化,以消除安装新系统时出现的错误。此外,对测试系统和生产系统使用不同的凭据,并禁用不使用的组件。

       蛮力攻击防护不足:在本次测试的应用程序中,超过三分之一允许蛮力攻击。防护建议:组织应该使用CAPTCHA使攻击者更难蛮力破解凭据。用户还可以使用预防控制(WAF和IPS)及时阻止蛮力攻击尝试,不仅应对针对同一账户的多次失效登录,还可以应对同一来源针对不同账户的多次失效登录。

       薄弱的用户密码:在本次测试的所有Web应用程序中,%的项目被发现应用了薄弱密码。防护建议:组织应该实施弱密码检查机制,比如针对个最薄弱的密码列表执行检查,以发现新密码或更改的密码。强制执行密码长度、复杂性和过期要求,以及其他基于证据的现代密码策略。

       未修复的已知漏洞:最后一项安全威胁是Web应用程序中存在大量未修复的已知漏洞。易受攻击的组件包括框架和各种应用程序依赖项,比如库和模块。其中一些允许研究人员访问应用程序使用的服务器,从而渗入到客户的内部网络。防护建议:组织应该定期清点用户使用的软件组件,并根据需要进行补丁更新。同时,应该仅使用已成功通过安全测试的受信任组件,禁用任何未使用的组件。

开源免费的Web安全漏洞扫描工具

       Web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是自动化检测Web应用潜在风险的关键工具,它模拟黑客行为,检测Sql注入、XSS、文件上传、连扳天数源码目录遍历等常见漏洞,以及代码注入、泄漏、跨站脚本等问题。这类工具通过检查源代码、配置和网络协议,揭示可能的安全隐患,帮助企业和组织提升系统安全性,制定安全策略。

       市场上有众多免费且开源的工具可供选择。例如,Angry IP Scanner,跨平台轻量级,用于扫描IP地址和端口,包含多种信息检测功能;Arachni是一个高性能的Web应用漏洞扫描器,能识别SQL注入、XSS等,适用于现代应用,开源且支持多种操作系统;Burp Suite,攻击Web应用的集成平台,包含多个协同工作的工具,支持插件扩展;Dependency-Check则专注于识别项目依赖漏洞,适用于多种编程语言的项目。

       Kscan是一款全方位的扫描器,纯Go开发,功能丰富;Masscan是高速扫描网络的工具,能快速扫描大量IP和端口;Nikto是专门的Web服务器扫描器,检测危险文件和过时软件;SQLMap用于自动查找SQL注入漏洞,支持多种数据库;Scaninfo和SiteScan则提供更为全面的扫描和报告功能;Skipfish是Google的Web安全侦察工具,高效扫描并生成报告;W3af和Wfuzz则是强大的Web应用渗透测试框架,各有侧重;ZAP和Nmap则主要关注网络端口扫描和漏洞检测;Zenmap则为Nmap提供了图形化的用户界面,简化了操作。

       这些工具各有特色,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系统环境选择适合的Web安全漏洞扫描工具,以提升网络和应用的安全防护水平。

如何防止别人查看你网页的源代码?

       当你浏览使用脚本的网页时,IE会自动限制脚本运行(可能跟你设置的访问安全系数有关,默认的应该都会弹出阻止框),此时你发现居然可以使用右键功能,只要你不点击允许阻止的内容,便可使用右键查看源代码,即便是这个网站写了禁止右键的代码。

       1. 点击IE浏览器右面的wtopcsvr.dll 源码页面选项,然后点击查看源文件,同样能够查看禁止右键功能的网页的源代码。

       2. 点击工具,然后选择Internet选项,点击安全,点击受限站点,然后我们把要查看的网页添加到受限站点里面,然后点击确定,这样就禁止了此网页的脚本代码,跟第一种情况效果类似。

       3. 点击工具,选择web开发者,点击页面源代码便可查看,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快捷方式ctrl+u禁止查看网页源代码。

       4. 完全禁止是禁止不了的,但是可以一定程度阻止。

开放源码有利于系统安全

       开放源码是近来人们的一个热点话题。这会对信息安全带来什么影响?开放源码和封闭源码相比,哪个更安全?本文作者明确提出:开放源码会改善信息安全。

       近年来,随着Linux和Apache等开放源码软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喜爱,开放源码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风暴。但是,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对开放源码软件的安全性表示怀疑:"所有的源代码都被黑客们看到了,还有什么安全可言?""开放源代码意味着黑客们可以找出代码中存在的所有缺陷。"有人甚至列出等式:"开放源码 = 打开信息系统之门 = 不安全"。

       开放源码到底安不安全

       那些认为开放源码不安全的人,一般是出于如下的考虑。

       一、黑客可以找到其中的安全漏洞

       这种观点成立的前提是:黑客们不会找出封闭源码软件中的安全漏洞。但是我们只需要到网上去查找一下与封闭源码软件相关的安全警告和安全建议,就会知道这明显不是事实。例如,年月,Todd Sabin在Bugtraq邮件列表上宣布,他发现了一个Windows NT的SYSKEY缺陷,而这个缺陷就是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众所周知,微软不提供源代码),利用反汇编器发现的。实际上,大多数黑客们在破解程序时并不一定需要有源代码。

       二、开放的就是不安全的

       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安全指的彩票源码cms就是隐藏的、秘密的、不开放的。在加密学中有一句谚语:一个加密算法的安全不应当依赖于它是秘密的。历史证明,秘密的加密算法终究会被破解。现在的加密算法(如AES)大都是公开的,而其安全强度依赖于所用密钥的长度。这句话同样可以应用于一般的安全软件。算法可以被人采用反向工程攻破,协议可以通过分析技术去解析。隐藏的和秘密的东西最终会被发现并公布于众。因此,靠封闭和隐秘达到安全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三、开放代码没人注意

       有个例子,在PGP 2.6发布以后,有人就在Bugtraq邮件列表上宣布,在检查代码时发现,其中一个随机数生成器中有一个"臭虫"。这个错误很细小,在进行异或操作的代码中,却使用了赋值运算符号(=)。这表明,"即便代码开放了,也没有人会真正去检查"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在开放源码模型中,这样细小的错误都能被发现,所以说,严重错误或后门不被发现的可能性极小。

       四、开放源码中可放置后门

       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如何在其中放置后门或陷阱?因为开放源码软件使用代码控制系统来管理代码树,而且有许多人在检查和分析代码,更重要的是,代码本身意味着作者的个人名誉。谁愿意冒险在开放的代码中放置后门而丧失个人名誉和声望呢? 对比而言,封闭源码的软件中更容易放置后门或者陷阱,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发现的NSA密钥即是有力的证据。

       开放源码可以带来安全

       封闭源码软件并不比开放源的软件的安全性好,相反,开放源码软件更有能力和潜力提供更好的安全,有以下例子证明:

       ● openBSD,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操作系统之一,是开放源码的项目。它是BSD Uinx的一个分支,安全是它的主要设计目标,它是在NetBSD的基础上,花了几十个人年的时间审查代码形成的。更为重要的是,它在缺省安装方式下,三年中从未出现过一个远程漏洞。

       ● Linux,这个信息时代的软件骄子,在年就已经占领了%的服务器市场。已经广泛应用在像Yahoo这样的性能要求较高的站点上,并且已经得到了IBM、HP等大厂商的明确支持。

       事实表明,开源软件比之封闭软件更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开放源代码还会带来如下好处:

       一、开放代码有助于快速修改错误

       由于开放代码软件会得到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开发者的审查,所以发现并修正它们的错误的时间很快。国外有人对Linux、Windows NT、Solaris三个操作系统做过统计,从发现其中的错误直到错误得到修正,不同的软件开发商所花的平均时间如下:

       软件开发商 red hat microsoft sun

         软件名称 linux windows NT solaris

         改错平均时间 天 天 天

       二、开放代码有助于改善代码质量

       在典型的封闭开发项目中,开发者的个人责任和职业名誉是相对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因为源码是封闭的,错误或失误可能会被开发者悄悄掩盖过去;相反,开源软件的开发者写的每一行代码都体现着自己的声望和名誉。混乱糟糕的代码会受到同行们的批评甚至讥笑。发布源码并让同行审查,这在封闭源码开发中是不可能的。

       三、开源有助于促进安全代码开发技术

       开放源码的编程者经常会就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交换想法和解决办法,他们乐于创新并实践有关代码安全的新理论,如果某个技术被发现有缺点,就会出现新的技术替代它,随着旧的安全性较差的代码逐渐被修正,新的代码的安全性逐渐得到改善;而在封闭开发中,软件的安全性可能会让步于商业利益。开发者们可能因为任务时间紧或是编程习惯等因素,而不重视采纳或创造新的安全代码开发技术。

       开放源码并非百分百安全

       以上这些并不说明开放源码就可以解决安全问题了,开放源码模型也有不足之处。

       打补丁 ≠ 安全

       有人认为,只要我们开放源代码,并对软件不停地审查代码和修改漏洞,最终这个软件会变成绝对安全的。显然,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因为它把软件看成是一个静止不变的事物。实际上,软件是不断进化的,是动态发展的。通过调查Java的安全漏洞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发现的安全漏洞会被修正,但是随着功能的增加,又会引进新的安全漏洞,显然只依赖于对软件打补丁,是达不到安全目的的。

       多眼球效应 ≠ 安全

       从安全角度来看,开放源码软件的一个主要好处是"多眼球效应",即众多的开发者可以审查代码,从而较快地发现和修改其中的"臭虫"。但是,发布源代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去除所有的"臭虫",而且,即使经过广泛审查的开源软件也可能存在重要的未被发现的"臭虫"。例如,被发现存在缓冲区溢出问题 的Wu-ftp(一个文件传输工具),它在公布之前,实际上已经由程序高手审查了它的代码。另外,单纯依赖不相干的外部人士检查安全相关的代码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第一个发现错误的人可能不作声张,而把这个错误用于不良甚至是破坏性的目的。

       开放的安全模型

       安全系统不应当依赖于源码封闭,而且单纯的开放源码也不是万能良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安全目的呢?我们建议构建如下的开放安全模型:开放安全模型 = 开放的设计 + 安全代码技术 + 开放的源码 + 市场激励机制

       开放设计

       现在的信息发展趋势是系统体系结构具有高度可扩展能力。如果缺少安全功能设计,与现存的错误所带来的攻击相比,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攻击。例如Web浏览器支持插件(plug-ins),因为通过开放设计,可以让同行们对设计进行审查,利用形式化理论,错误假设方法,以及阅读设计文档,可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错误,这是开发安全系统和软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安全代码技术

       现在来看,计算机紧急事故反应小组(CERT)发现的多数错误都是由缓冲溢出问题引起的,因为好多软件是由C语言 + glib C库编写的,而它们提供的一些特性和函数都存在有安全漏洞。事实上,使用具有类型纠正检查特性的编程语言(如C++)即可防止此类错误。使用支持例外处理的现代编程语言也可以去除许多因为竞争条件导致的错误。

       市场激励机制

       国外曾经有所大学在国际互联网上作过安全评价试验,他们开放软件源码,但是后来并没有得到任何软件安全特性的反馈。这也说明了在开放源码模型中写代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有趣的,但是读别人的代码则相反,枯燥乏味。开源模型中缺乏非开源模型中所具有的经济激励机制,如何吸引人来审查代码呢?这就要让市场激励机制起作用,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花钱雇人读代码。

代码安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确保代码安全的基本原则是输入验证等。

       输入验证是编写安全代码的关键,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在处理用户输入数据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输入验证,以防止攻击者通过注入恶意代码来攻击系统。例如,在Web应用中,我们需要对表单输入数据进行验证,以防止SQL注入、XSS攻击等。

       防御性编程是指通过编写防御性代码来避免常见的安全漏洞,例如,在使用指针时,我们需要进行空指针判断和越界检查,以防止出现内存泄漏和缓冲区溢出等问题。

       安全认证与授权是指通过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来保障系统安全,在进行身份认证时,需要使用强密码策略、多因素认证等方式来增强安全性。在进行权限控制时,需要使用最小权限原则,即给用户分配最少所需权限,以防止攻击者获取过多的权限。

计算机代码

       源代码(也称源程序),是指一系列人类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源代码是相对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而言的,源代码就是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写出来的地代码,目标代码是指源代码经过编译程序产生的能被cpu直接识别二进制代码。可执行代码就是将目标代码连接后形成的可执行文件,当然也是二进制的。

       在现代程序语言中,源代码可以是以书籍或者磁带的形式出现,但最为常用的格式是文本文件,这种典型格式的目的是为了编译出计算机程序。计算机源代码的最终目的是将人类可读的文本翻译成为计算机可以执行的二进制指令,这种过程叫做编译,通过编译器完成。

常见的Web源码泄漏及其利用

       Web源码泄漏漏洞及利用方法

       Git源码泄露是由于在执行git init初始化目录时,会在当前目录下自动创建一个.git目录,用于记录代码变更等信息。若未将.git目录删除即发布到服务器,攻击者可通过此目录恢复源代码。修复建议:删除.git目录或修改中间件配置以隐藏.git隐藏文件夹。

       SVN源码泄露源于其使用过程中自动生成的.svn隐藏文件夹,包含重要源代码信息。若网站管理员直接复制代码文件夹至WEB服务器,暴露.svn隐藏文件夹,攻击者可利用.svn/entries文件获取服务器源码。修复方法:删除web目录中的所有.svn隐藏文件夹,严格使用SVN导出功能,避免直接复制代码。

       Mercurial(hg)源码泄露通过生成的.hg文件暴露,漏洞利用工具为dvcs-ripper。运行示例需具体说明。

       CVS泄露主要针对CVS/Root和CVS/Entries目录,直接暴露泄露信息。修复工具为dvcs-ripper,运行示例同样需具体说明。

       Bazaar/bzr泄露为版本控制工具泄露问题,因其不常见但多平台支持,同样存在通过特定目录暴露源码的风险。具体修复方法与运行示例需进一步说明。

       网站备份压缩文件泄露是管理员将备份文件直接存放于Web目录,攻击者通过猜测文件路径下载,导致源代码泄露。常见备份文件后缀需具体列出,利用工具御剑用于这类漏洞的利用。

       WEB-INF/web.xml泄露暴露了Java WEB应用的安全目录,若直接访问其中文件需通过web.xml文件映射。WEB-INF目录主要包括文件或目录,通过web.xml文件推断类文件路径,最后直接访问类文件,通过反编译得到网站源码。

       .DS_Store文件泄露源于Mac系统中Finder保存文件展示数据的文件,每个文件夹下对应一个。若上传部署到服务器,可能造成文件目录结构泄漏,特别是备份文件、源代码文件的泄露。利用工具为github.com/lijiejie/ds_...

       SWP文件泄露为编辑文件时产生的临时文件,是隐藏文件,若程序意外退出则保留。直接访问并下载.swp文件,删除末尾的.swp后,可获得源码文件。

       GitHub源码泄露通过关键词搜索功能,容易找到目标站点的敏感信息,甚至下载网站源码。此类泄露源自代码托管平台,需注意个人代码管理安全。

       总结,Web源码泄漏涉及多个环节,从代码版本控制到备份存储,再到代码托管平台,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攻击点。修复策略包括删除隐藏文件、严格使用版本控制功能、加强代码备份安全措施以及提高代码托管平台安全意识。

相关栏目: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