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冠云(yun)
當今「生成式AI」帶來了AI狂潮,面對們還不論是近乎照片、圖片、完美音樂、品為影片、什麼文章等,更喜鱼乐无穷最新源码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歡人AI工具來幫助我們製作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內容作品。然而,藝術人類的創作藝術創造是否備受AI的威脅?心理學家們又怎麼看待人類藝術作品及AI藝術作品各自所帶給觀者的美感體驗呢?當今「生成式AI」帶來了AI狂潮,不論是面對們還照片、圖片、近乎音樂、完美影片、品為文章等,什麼sslstrip 源码分析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更喜AI工具來幫助我們製作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內容作品。然而,人類的藝術創造是否備受AI的威脅?心理學家們又怎麼看待人類藝術作品及AI藝術作品各自所帶給觀者的美感體驗呢?
「巧奪天工」的反思
「藝術」被廣泛地認為是人類社會獨有的現象,在Bellaiche等人(2023)的論文中,他們提到了藝術的兩個面向,一是藝術作品作為「純粹的物理刺激(purely physical stimulus)」,另一個面向則是人類經驗的「更深層的溝通媒介(deeper communicative medium)」。
從前者來看,AI模型通常能創造出具有高品質的作品,能創造出維妙維肖的美術畫作,然而,「鬼斧神工」、「巧奪天工」等人類用來描述藝術作品高超境界的修仙传说源码詞彙,卻沒有辦法輕易地讓AI獲得與人類藝術家同等的評價。為什麼在面對AI近乎完美品質的作品前,人們還是會更喜歡人類的作品呢?
Bellaiche等人(2023) 在論文中爬梳了不少過去的文獻,許多學者們指出,儘管人類對於美感有各種主觀的信念,但實際評斷藝術時,仍然會受到環境脈絡的影響。而「AI」這個標籤本身,也會對於藝術作品的價值大打折扣。
「AI」——這個在產業界充滿正向意義與挑戰性的詞彙,到了藝術界,變成了一個貶義詞,而且不論是云影院源码在文學、詩學、音樂等領域,皆有類似的「反AI」傾向。
然而,有趣的是,學者們也發現,如果讓人們觀看機器人作畫過程的影片,能降低人們對於AI的負面態度。因此,這使得學者們開始思考,人們欣賞藝術以及評價藝術的背後,到底真正看重的價值是什麼呢?
視覺藝術的欣賞要件:「努力」和「敘事性」
在Bellaiche等人(2023) 的論文裡,使用「ArtBreeder」這個人工智慧工具,java源码教材製作了15幅實物畫及15幅抽象畫,再利用線上調查,請實驗參與者針對這些畫作進行評價。
雖然這些畫作全部都是由AI製作而成,但在實驗中,實驗者刻意將這些畫作標上「人工」或「AI」的標籤。結果顯示,如同許多過去的研究,實驗的填答者們也具有「反AI」意識,他們不僅沒有辦法分辨出哪些畫作是人工或AI繪製,而且通常更喜歡人工繪製的作品勝於AI的作品。
不過,為了多擴展不同的繪畫評價向度,除了喜歡與否之外,研究者也提出了其他向度的問題,例如有關敘事性(story) 方面,問了:「你能想像這個作品背後所要傳達的故事嗎?」;有關情緒(emotion) 方面:「這個作品讓你有了多少內在情緒的反應?」;有關努力(effort) 方面:「你認為這個作品背後投入了多少心力?」;有關時間(time) 方面:「你認為要做出這個作品需要花多少時間?」;以及有關意義(meaningful) 方面:「你在這個作品裡面發現了多少個人的意義?」
其中,敘事性和努力這兩個向度在感官層面的判斷(喜歡與否及認為畫作美麗與否)能調節「人工/AI」的標籤效果。也就是說,當人們感受到作品背後的敘事性或者是投注的心力時,對於作品的喜好評價,較能不受到該作品是AI所創作與否的影響。
而研究者也在論文中提到,這個研究結果,顯示了藝術作品所反映出的深刻人類經驗,即作品中所蘊藏的故事可能更具有價值,而這是人工智慧在不具有人類經驗之下的創作所欠缺的。
人類介入AI的創作
另一方面,Hitsuwari等人(2023) 的研究則是關注於人類與AI創作的「俳句」方面。在詩歌藝術的欣賞方面,沒有辦法像Bellaiche等人一樣,關注於那麼多不同的面向,但是關於藝術的「溝通」特質,則是變得更加重要。
日本文學中的「俳句」具有17個音節,以「5-7-5」的排列方式組成。在這個研究中,研究者使用的素材有三種,包含人工創作的俳句、全由人工智慧創作俳句、具有真人干預的人工智慧俳句。
在Hitsuwari等人(2023) 的研究,邀請了近400位參與者評價所有人工與AI所創造出來的俳句,結果顯示,具有真人干預的人工智慧俳句,所得到的美感評價是最高的,而且參與者沒有辦法有效地分辨純人工俳句及人工智慧俳句的差別。有趣的是,那些高品質的人工智慧所生成的作品,通常會被認為是人類所創作的。
Hitsuwari等人(2023) 在論文中指出,人工智慧的協助可以促進創造力,幫助藝術家生成品質更好的藝術作品,相似的論文如Booten和Geroy在2021年的研究,也同樣指出人類與AI的共同創作,可以生產更多具創意的作品。有了人類的介入之後,想必也帶入了某些人類獨有的經驗進入到作品當中,因而更能使得藝術欣賞者產生共鳴。
在這些研究中,學者們反思了人工智慧與藝術的關係,而作為一個藝術作品的觀者,在閱讀或欣賞各種不同形式的作品時,到底最看重作品本身的哪個層面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必在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的一把尺吧!
參考文獻
- Bellaiche, L., Shahi, R., Turpin, M.H. et al. Humans versus AI: whether and why we prefer human-created compared to AI-created artwork. Cogn. Research 8, 42(2023).
- ArtBreeder
- Hitsuwari, J., Ueda, Y., Yun, W., & Nomura, M.(2023). Does human–AI collaboration lead to more creative art? Aesthetic evaluation of human-made and AI-generated haiku poetr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39, 107502.
- Booten, K., & Gero, K. I.(2021, June). Poetry machines: Eliciting designs for interactive writing tools from poets. In Creativity and Cognition(pp. 1-5).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AI藝術與人類藝術大比拚——為什麼我們更喜歡人類的藝術創作?
延伸閱讀
- 【AI繪圖時代】創意工作者會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設計師如何培養AI圖像溝通技能?
- 【AI繪圖時代】輸入一行指令產生一張圖,稱得上藝術嗎?我們該如何解讀AI生成圖像的價值?
- 【AI繪圖時代】智慧財產權學者談AI作品法律爭議:如何判斷AI生成圖像是否侵權?誰能擁有著作權?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