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net源码】【vc 进程注入 源码】【小程模版源码】ollvm编译源码_ollvm源码分析

时间:2025-01-19 02:25:38 来源:肇源麻将源码 分类:百科

1.Obfuscator-llvm源码分析
2.教程 iOS混淆加固原理篇
3.逆向入门cocos2d游戏逆向分析
4.代码混淆不再愁:一篇掌握核心技巧
5.IDA F5 增强插件,译源源码还我源代码(一)
6.[Dev] Xcode的分析记录

ollvm编译源码_ollvm源码分析

Obfuscator-llvm源码分析

       在逆向分析中,Obfuscator-llvm是译源源码一个备受关注的工具,它通过混淆前端语言生成的分析中间代码来增强SO文件的安全性。本文主要讲解了Obfuscator-llvm的译源源码三个核心pass——BogusControlFlow、Flattening和Instruction Substitution,分析dbnet源码它们在O-llvm-3.6.1版本中的译源源码实现。

       BogusControlFlow通过添加虚假控制流和垃圾指令来混淆函数,分析其runOnFunction函数会检查特定参数,译源源码如混淆次数和基本块混淆概率。分析在测试代码中,译源源码它会将基本块一分为二,分析插入随机指令,译源源码形成条件跳转,分析如“1.0 == 1.0”条件下的译源源码真跳转和假跳转。

       Flattening通过添加switch-case语句使函数结构扁平化,runOnFunction会检查启动标志。在示例代码中,它将基本块分隔,创建switch结构,并根据随机值跳转到不同case,使函数执行流程变得复杂。

       Instruction Substitution负责替换特定指令,runOnFunction会检测启动命令,遍历所有指令并随机应用替换策略,如Add指令的多种可能替换方式。

       虽然O-llvm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混淆,但仍有改进空间,比如增加更多的替换规则和更复杂的跳转策略。作者建议,利用O-llvm的开源特性,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混淆方法,提高混淆的复杂性和逆向难度。

       最后,对于对Obfuscator-llvm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ollvm的混淆反混淆和定制修改》的文章进一步学习。网易云安全提供的应用加固服务提供了试用机会,对于保护软件安全具有实际价值。

       更多关于软件安全和源码分析的内容,欢迎访问网易云社区。

教程 iOS混淆加固原理篇

       在iOS开发中,为了保障应用免受逆向工程的威胁,混淆加固是不可或缺的措施。本文着重探讨了加固的必要性,编译过程,以及常见的混淆类型和对抗工具。

       首先,由于越狱设备的vc 进程注入 源码威胁,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容易被**并逆向,导致安全风险。因此,混淆加固成为了保护程序的关键步骤。

       在编译流程中,Xcode通过预处理、符号化等步骤生成代码,Objective-C和Swift都借助LLVM进行编译。混淆则涵盖字符串、类名和方法名的加密,以及程序结构的混淆加密,以降低逆向者理解代码的难度。

       具体来说,字符串混淆加密使得源代码中的敏感信息难以辨识,类名和方法名混淆则使功能逻辑变得难以解析。程序结构混淆加密则进一步削弱代码的可读性,增加破解难度。

       逆向工具如ipa guard、Hopper和IDA等,广泛用于破解和分析iOS应用,但通过混淆技术,可以提高破解者的门槛。OLLVM和IPA guard是基于LLVM的混淆工具,而代码虚拟化则通过虚拟机技术,增强代码的保护性。

       综上所述,通过理解并实施适当的混淆加固策略,iOS开发者能够有效提升应用的安全性,抵御逆向工程和反编译的挑战。

逆向入门cocos2d游戏逆向分析

       深入剖析cocos2d-x游戏逆向分析

       cocos2d-x是一个开源的移动2D游戏框架,它底层支持各种平台,核心用c++封装了各种库,外部则提供了lua和c++接口。关键代码可能隐藏在lua脚本中,许多安卓游戏的逻辑也主要在lua脚本里运行。通过官网示意图了解从c++进入lua世界的路径。

       探索cocos2d-x的lua虚拟机相关代码,包括CCLuaEngine.h和CCLuaStack.h。在应用结束加载中进入lua虚拟机,具体由applicationDidFinishLaunching函数调用engine->executeScriptFile("main.lua")实现。

       在luaLoadBuffer函数中,使用xxtea_decrypt解密了lua脚本,并通过luaL_loadbuffer加载解密后的脚本内容。因此,通过hook这个函数,可以将(char*)content字符dump出来,获取解密后的小程模版源码lua脚本。

       然而,luaL_loadbuffer的源码无法直接获取,它位于编译过的库cocos2d-x\external\lua\luajit\prebuilt\android\armeabi-v7a\libluajit.a中。要找到实现细节,需要下载luajit源代码进行深入分析。

       总结关键点:

       1. 从c++进入lua世界的调用逻辑。

       2. 使用xxtea加密算法,sign和key为XXTEA和2dxlua。

       3. 无论是否加密,都会调用luaL_loadbuffer函数,通过hook这个函数获取解密后的lua脚本,但需运行游戏一次。

       4. cocos2d-x\external\xxtea\xxtea.cpp中有加密解密算法,逻辑清晰,可使用python脚本本地解密或hook获取key、sign或解密后脚本。

       实战案例:

       以某捕鱼游戏为例,下载apk后内部集成十余款小游戏。通过分析游戏源码,找到luac加密文件,解密key和sign。使用ida打开libqpry_lua.so,定位到AppDelegate::applicationDidFinishLaunching函数,找到加密调用。对比源码,解密后可直接运行游戏。

       深入lua脚本分析,如子弹击中鱼的逻辑,直接查找src\views\layer\BulletLayer.luac文件。通过修改相关函数参数,实现特定功能。其他功能逻辑获取源码后易于理解,修改代码后重新加密,实现游戏破解。

       思考如何实现cocos2d-x反逆向,从浅至深可采用以下方法:

       1. 修改xxtea的key和sign,需分析so文件。

       2. 直接修改xxtea算法,增加逆向难度。

       3. 更改luajit源码,调整字节码指令顺序或数据读取顺序。

       4. 将关键代码封装到其他cpp或so文件,增加解密步骤。

       5. 使用ollvm混淆代码,需分析混淆或vm。

代码混淆不再愁:一篇掌握核心技巧

       代码混淆技术对于保护软件免受逆向工程具有关键作用。其原理是传奇霸业PHP源码将原始代码转换为难以理解的形式,从而增加分析和篡改的难度。主要思路包括符号混淆、控制流混淆、计算混淆和虚拟机混淆。

       首先,符号混淆涉及去除或混淆函数名、全局变量名等标识符,以降低代码可读性。例如,ELF文件可以通过命令行工具strip去除符号表实现这一目的。

       控制流混淆旨在混淆程序的控制流程,使逻辑关系难以识别。常见的方法有控制流平坦化、虚假控制流和随机控制流。控制流平坦化通过删除跳转关系,使用集中分发块调度执行顺序。虚假控制流通过插入不可达基本块和虚假跳转,干扰攻击者分析。随机控制流通过克隆基本块和随机跳转混淆控制流。

       计算混淆通过混淆计算流程或数据,使分析者难以分辨具体计算过程。主要手段包括指令替代和常量替代。指令替代替换二元运算指令为复杂指令序列,常量替代则替换常数为复杂表达式,以混淆计算过程。

       虚拟机混淆则将一组指令集合转化为自定义指令集,通过解释器执行,极大地增加了混淆难度,但可能带来性能损耗和易被误报等问题。

       OLLVM是一款经典的代码混淆工具,支持控制流平坦化、虚假控制流和指令替代等混淆方法。Ipa Guard是另一款强大的混淆工具,无需iOS应用源码,直接对ipa文件进行混淆加密,保护代码、资源文件等,通过重命名和混淆关键代码降低可读性,提高破解和反编译难度。它同样支持对、资源、配置等进行修改,适用多种开发环境,包括OC、Swift、Flutter、React Native和H5类应用。ssh 网站源码下载

IDA F5 增强插件,还我源代码(一)

       许多年以后,面对IDA的F5,面对着曾经的荣光与失落,老李老板的故事被追忆。在那个时代,App的名字还是exe和com,而Asm程序员的夜晚,是面对黑洞洞的屏幕,用DEBUG敲下代码的不眠之夜。随着时代的变迁,App改名,C程序员狂欢,Asm程序员黯淡。瑞士同行的ollvm让混淆达到了新高度,而IDA F5,成了对抗这一挑战的希望。

       如今,ollvm已经进入了第年,混淆技术愈发强大,而IDA F5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成为焦点。它像是当年的小甜甜,现在则是牛夫人,每一次变身都充满着挑战与机遇。

       对于使用IDA 7.x+的用户,有一个简单的步骤可以尝试。只需将d文件夹和D.py文件放置在C:\fenfei\IDAPro7_5\plugins目录下,然后运行D.py,使用Ctrl-Shift-D进行操作,选择配置文件default_instruction_only.json。点击”Start“按钮,然后F5,奇迹即将显现。尽管结果可能没有那么惊艳,但至少能辨认出其本质。

       对于那些在配置好D后仍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的用户,他们可能会遇到IDA F5的缓存问题。解决方法并非立即可见,但通过重新启动IDA或尝试等效的方法,可以清除缓存并让D的增强效果再次显现。

       IDA Microcode的引入,为汇编代码到C代码的转换过程提供了一个层次,使得这一过程更加细致和可定制。它就像是烹饪米饭,不同成熟度代表了代码转换的不同阶段,每一步都能添加自己的“私货”,使得最终的C代码更加“可口”。Microcode的深度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通过github资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过程。

       D的原理在于通过指令替换和流程重组来对抗混淆。它将混淆后的代码抽象为算式,利用AstNode对象进行表示,然后通过模式匹配进行替换。流程重组则寻找主分发器和真实块,重组正确的流程,这一过程在d/optimizers/flow中实现。

       动手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通过添加额外的优化规则,可以显著提升D的性能。小学数学知识在这里扮演着关键角色,而github资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让这一过程变得既有趣又有效。

       总结而言,学习逆向工程技巧和思路是不断进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IDA F5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它与攻击者的对抗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的迭代与人的智慧同样重要,没有单一的决定性因素。而IDA社区的资源与知识,为每一个寻求进步的人提供了丰富的支持。

[Dev] Xcode的记录

       构建过程可以分为预处理(preprocess) -- 编译(build) -- 汇编(assemble) -- 连接(link)这几个大的过程。

       LLVM(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是强大的编译器开发工具套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生成中间代码IR,分离前后端(前端编译器,后端目标机器码)。这样做的好处是,前端新增编译器,不用再单独去适配目标机器码,只需要生成中间代码,LLVM就可以生成对应的目标机器码。下面就是LLVM的架构。

       预处理:头文件引入、宏替换、注释处理、条件编译等操作;

       词法分析:读入源文件字符流,组成有意义的词素(lexeme)序列,生成词法单元(token)输出;

       语法分析:Token流解析成一颗抽象语法树(AST);

       CodeGen:遍历语法树,生成LLVM IR代码,这是前端的输出文件;

       汇编:LLVM对IR进行优化,针对不同架构生成不同目标代码,以汇编代码格式输出;

       汇编器生成.o文件:将汇编代码转换为机器代码,输出目标文件(object file);

       连接器:将目标文件和(.dylib、.a、.tbd、.framework)进行连接,生成可执行mach-o文件。

       dwarf:debugging with attribute record formats,一种源码调试信息的记录格式,用于源码级调试;

       dSym:debug Symboles,调试符号,即符号表文件。符号对应着类、函数、变量等,是内存与符号如函数名、文件名、行号等的映射,崩溃日志解析非常重要。可以用dwarfdump 命令来查看dwarf调试信息。

       DW_AT_low_pc表示函数的起始地址 DW_AT_high_pc表示函数的结束地址 DW_AT_frame_base表示函数的栈帧基址 DW_AT_object_pointer表示对象指针地址 DW_AT_name表示函数的名字 DW_AT_decl_file表示函数所在的文件 DW_AT_decl_line表示函数所在的文件中的行数 DW_AT_prototyped为一个 Bool 值, 为 true 时代表这是一个子程序/函数(subroutine) DW_AT_type表示函数的返回值类型 DW_AT_artificial为一个Bool值,为true时代表这是一个由编译器生成而不是源程序显式声明

       使用symbolicatecrash命令行

       使用dwarfdump和atos工具

       xcode-project-file-format这里对xcodeproj文件格式进行了说明。

       xcodeproj文件包含以下元素

       总体说明

       结合上面的说明,对project.phxproj文件结构进行说明

       项目中setting有2处,project和target中都有,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Xcode中添加代码块步骤

       1、选择代码,右键选择 create code snippet,或者在顶部导航,选择Editor-create code snippet;

       2、编辑信息和代码即可,其中completion表示输入的快捷方式;

       3、需要修改的参数用形式添加 ;

       4、所在目录~/Library/Developer/Xcode/UserData/CodeSnippets 。

       还需要注意xcshareddata目录下

       参考

       Xcode build过程中都做了什么 Xcode编译疾如风-3.浅谈 dwarf 和 dSYM iOS崩溃日志解析&原理 - 掘金 LLVM编译流程 & Clang插件开发 8. Xcode 工程文件解析 - 掘金 XCode工程文件结构及Xcodeproj框架的使用( 二 ) XCode: Target Settings和Project Settings的区别 Xcode-项目重命名

[clang]: llvm 前端编译流程

       clang编译流程分为五个主要步骤:预处理器、编译器、后端生成、汇编、链接器。

       预处理阶段主要进行文本替换操作,处理编译语言中的预处理指令,如导入头文件和宏替换等,不进行语法和词法检测。

       编译器阶段通过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将预处理结果转换成抽象语法树(AST),以便生成中间表示(IR)。例如,从文件test.cc生成的AST将会被转换成可读的文本中间表示(ll)或不可读的bitcode(bc)文件。

       生成IR阶段,AST被转换为中间表示格式,确保正确识别代码的语法结构。bitcode(bc)和ll文件为两种不同的中间表示形式,二者可以相互转换。通过指令可以实现从中间表示到汇编语言的转换。

       汇编阶段,使用指令将中间表示转换为汇编代码(test.s),汇编语言代码可用于运行或进一步转换。

       最后阶段是链接器,将生成的汇编代码(或其他类型的目标文件)链接为可执行文件或动态库。

       总结,整个流程包含以下关键输出文件:

       - test.c:源代码输入

       - test.i:预处理输出文件

       - test.bc:bitcode中间表示文件

       - test.ll:可读的文本中间表示文件

       - test.s:汇编代码输出

       - test.o:单文件生成的二进制文件

       - image:最终的可执行文件

       注意流程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文件转换方向,实线部分介绍Clang编译器相关功能,虚线部分不涉及。

一文带你梳理Clang编译步骤及命令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Clang编译过程中涉及到的步骤和每个步骤的产物,并简单分析了部分影响预处理和编译成功的部分因素。

       本文简单介绍部分Clang和LLVM的编译命令。更关注前端部分(生成 IR 部分)。

1. Clang编译步骤概览

       我们可以使用命令打印出来Clang支持的步骤,如下:

clang-ccc-print-phasestest.c+-0:input,"test.c",c+-1:preprocessor,{ 0},cpp-output+-2:compiler,{ 1},ir+-3:backend,{ 2},assembler+-4:assembler,{ 3},object5:linker,{ 4},image

       根据上面的介绍,可以根据每一部分的结果,分为5个步骤(不包含上面的第0步):preprocessor、compiler、backend、assembler、linker等。

       具体到 Clang 中每一步骤生成的结果文件。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表示:

       说明:上面的示意图以Clang编译一个C文件为例,介绍了Clang编译过程中涉及到的中间文件类型:

       (1) test.c 为输入的源码(对应步骤 0);

       (2) test.i 为预处理文件(对应步骤 1 的输出,cpp-output 中,cpp 不是指 C++ 语言,而是 c preprocessor 的 缩写);

       (3) test.bc 为 bitcode文件,是clang的一种中间表示(对应步骤 2 的输出);

       (4) test.ll 为一种文本化的中间表示,可以打开来看的(对应步骤 2 的输出, 和 .bc 一样都是中间表示,可以相互转化);

       (5) test.s 为汇编结果(对应步骤 3 的输出);

       (6) test.o 为单文件生成的二进制文件(对应步骤 4 的输出);

       (7) image 为可执行文件(对应步骤 5 的输出)。

       注意:示意图画的也并不完整,如下介绍:

       (1) 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可以从一种类型的文件,生成箭头所指的文件类型;

       (2) 图中箭头并没有画完,比如可以从 test.c 生成 test.s, test.o 等。如果将上面的示意图当做一种 有向图,那么基于 箭头 所指的方向,只要 节点能连接的点,都是可以做转换的;

       (3) 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只是表示本人关心的Clang编译器中的内容,并没有其他的含义,本文也只介绍图中实线部分的内容,虚线部分的内容不做介绍。

2. 转换命令集合

       下面介绍部分涉及到上面步骤的转换命令:

#1..c->.iclang-E-ctest.c-otest.i#2..c->.bcclang-emit-llvmtest.c-c-otest.bc#3..c->.llclang-emit-llvmtest.c-S-otest.ll#4..i->.bcclang-emit-llvmtest.i-c-otest.bc#5..i->.llclang-emit-llvmtest.i-S-otest.ll#6..bc->.llllvm-distest.bc-otest.ll#7..ll->.bcllvm-astest.ll-otest.bc#8.多bc合并为一个bcllvm-linktest1.bctest2.bc-otest.bc

       上面列出了一部分Clang不同文件直接转换的命令(和第 1 部分的 示意图 序号匹配,还是只关心前端部分)。只是最后增加了一个将多个 bc 合并为一个 bc file 的命令。

3. 查看Clang AST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命令查看源码的AST结构:

clang-Xclang-ast-dump-ctest.c

       打印出来的AST信息,其实是预处理之后展开的源码信息,源码的AST内容在打印出来的内容的最下面。

       如下面的代码:

#include<stdio.h>intmain(){ printf("hello");return0;}

       打印出来的部分AST(仅根当前文件内容匹配部分)如下:

       头上的头文件引用等已经展开,没有了,但是下面的 main 函数定义,则如上面的 FunctionDecl 所示,并且给出了 代码中的位置。这里就不详细分析AST的结构了,写几个例子比对一下就很容易理解。

4. 编译正确性的影响因素

       当前,很多静态代码分析工具,都采用 Clang 和 LLVM 作为底座来开发静态代码分析工具。Clang自己也有 clang-tidy 工具可以用来做 C/C++ 语言的静态代码分析。为了能够用 Clang 和 LLVM 来成功分析 C/C++ 代码,需要考虑如何成功使用 Clang 和 LLVM 来编译 C/C++ 代码。可以考虑的是,成功生成 bc file,是静态代码分析的基础操作。

4.1 影响预处理结果的因素

       预处理过程,作用跟名字一样,都可以不当做编译的一个步骤,而是编译的一个预处理操作。我们说得再直白一点儿,其实就是做了一个文本替换的活儿,就是对 C/C++ 代码中的 预处理指令 进行处理。预处理指令很简单,比如 #include,#define 等,都是预处理指令(可以参考:/en-us/cpp/preprocessor/preprocessor-directives?view=msvc-,或者google下,很多介绍的)。

       如果程序中没有预处理指令,即使我们随便瞎写的代码,预处理也一般不会有问题,如下的代码(main.c):

abcdef

       我们仍然可以正确得到 预处理结果:

#1"main.c"#1"<built-in>"1#1"<built-in>"3#"<built-in>"3#1"<commandline>"1#1"<built-in>"2#1"main.c"2abcdef

       为了成功执行预处理执行,很容易理解,就是可以对程序中的所有的 预处理指令 进行处理。比如:

       (1) #include,依赖了一个头文件,我们能不能成功找到这个头文件;

       (2) #define,定义了一个宏,在程序中定义宏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准确找到宏(找到,还必须准确);

       (3) 其他指令。

4.2 影响IR生成因素

       这一步是针对上一步生成的预处理指令,进行解析的操作。这一步才是最关键的,归根结底,我们需要保证一点:使Clang编译器可以正确识别出来代码中内容表示的语法结构,并且接纳这种语法结构!

       举一些简单例子:

       (1) -std 用来指定支持的 C/C++ 标准的,如果我们没有指定,那么就会采用 Clang 默认的标准来编译,就可能导致语法不兼容;

       (2) -Werror=* 等参数,可能将某些能识别的语法,给搞成错误的使用;

       (3) 其他的部分,跟语法识别的参数;

       (4) 还有一部分的语法,可能 Clang 自始至终就没有进行适配,这种就要考虑修改源码了。

4.3 链接相关因素

       在真正编译中,如果链接有问题,那就会失败,但是在静态代码分析中,链接有失败(无法链接)或者错误(不相关的给链接在一起),可能多点儿分析误报或者漏报,一般不会导致分析失败。这类问题,影响的不是中间表示的生成,而是分析结果(影响跨文件的过程间分析,影响对built-in函数的建模等)。

       一般,链接命令的捕获,target信息配置等,会影响这部分的能力。当然,也跟你实现的工具有关(如果实现的工具,就没有跨文件的能力,这部分内容也没啥影响)。

       作者:mai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