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川雅信
這世上,日本人打有時會發生一些無法用常規思維理解的造妖怪事。這些怪事有的怪的革命明顯離奇,比如目擊本已死去的精神江戶人或從未見過的怪物;有的只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比如在空無一人的世界時代地方聽到人聲或看到詭異的火光。無論什麼怪事,夢更红布林源码都會亂人心神,妖怪讓人不寒而慄。統繼
日本民俗學將引發這些怪異現象的日本人打事物稱為「妖怪」。「妖怪」一詞自古就有,造妖但直到明治時代哲學家井上圓了(1858—1919年)提倡「妖怪學」,怪的革命開展各種消除迷信的精神江戶啟蒙活動,大眾才開始使用這個詞,世界時代而後作為民俗學的夢更學術用語被沿用了下來。
1968年,妖怪漫畫家水木茂(1922-2015年)基於民俗學著作等創作的漫畫《鬼太郎》被製作成動畫,掀起了「妖怪熱潮」,自此妖怪成為在日本廣為人知的娛樂形象。不過,grideh源码下载這並不是現代才有的,早在江戶時代日本就已經誕生了將妖怪娛樂化的文化現象。
用妖怪角色打造虛構樂園
現在我們所說的妖怪,在江戶時代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化物」。從字面意思看,「化物」是由狐、狸等動物為迷惑人類幻化而成的。但也有很多諸如河童、轆轤首等身形固定不變的「化物」,因此可以說,在日本人的認識中,「化物」指的是那些異於正常生物的東西。
江戶時代的「化物」往往指出現在草雙紙中的虛構形象,草雙紙是當時一種類似現代繪本或漫畫的讀物。例如,江戶有這樣一句俗語——出了箱根才有鄉巴佬和化物。「鄉巴佬」指那些不懂花街柳巷的玩樂規矩,不通風情之人。邮箱申请源码可見,在當時的江戶人看來,江戶文化圈裡是不存在不懂玩樂之人的,也不存在「化物」,他們只存在於江戶以外的地方。
諸如此類的俗語還有「沒有錢和化物」、「這世上不存在不會喝酒的人和化物」等,在這些俗語中,「化物」都代表著不存在的事物。
江戶時代的日本還沒有進入近代,人們往往會認為那是一個充滿迷信的時代,實際上,至少在江戶這樣的大城市,理性的現實主義思維已然在民眾中滲透。不過,不同於近代以後,江戶時代的人們並不因為「化物」不存在而將其摒棄,他們的扫脸源码態度是「化物的確不存在,但如此一來實在無趣,那我們便自己來創作它們吧。」換言之,他們享受著虛構世界帶來的樂趣。
江戶時代中期,大約18世紀,虛構「化物」也就是妖怪的現象得以發展。其背景或許是城市人對大自然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對於中世及以前的日本人而言,大自然擁有遠超人類的力量,令人畏懼。而妖怪就出沒在山、河、海等大自然裡,出沒於人類聚居區和大自然的交界處,儼然在告誡人類大自然有多恐怖。
即便到了江戶時代,生活在山林、android mvp源码漁村中的人們仍然要直面大自然的威脅,仍然「真實」地感受到妖怪這一恐怖的存在。但城市人的生活已經遠離大自然,他們餐桌上的魚、菜等自然產物都是用金錢買到的,無需為是否歉收或魚荒而或喜或憂。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對大自然的畏懼之心漸消,象徵大自然威力的妖怪也因而失去了真實感。
江戶的妖怪革命
18世紀也是日本博物學快速發展的時期。八代將軍德川吉宗(1684-1751年)推行殖產興業政策,各地對物產展開調查,本草學因此得到發展。本草學與西方的博物學性質相近,目的是記錄各種自然物的特徵、藥用價值等並進行辨別和分類。當時湧現出許多類似動物圖鑒、植物圖鑒的本草學成果。此外,人們還積極地收集動植物標本,在名為「藥品會」的博覽會上展出。
在這個過程中,妖怪也被認為是一種類似生物的東西,和真實存在的生物一同被收錄入介紹各種自然物的百科全書中。從這也可一窺當時人們對於大自然認識的變化——大自然從令人畏懼的對象,變成了科學觀察的對象。妖怪從此不再神秘,人類把妖怪視同比自己低等的動物,儘管不可思議但足以掌控。筆者將這種現象稱為「江戶的妖怪革命」。
到了18世紀下半葉,諸如鳥山石燕(1714-1788年)的《圖畫百鬼夜行》(1776年)等妖怪圖鑒問世,妖怪的存在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
畫卷中,原本視覺效果不是重點,只是為了說明妖怪是一種令人難以理解、不可思議的現象而進行的二次創作。但妖怪圖鑒上的名稱及其視覺形象等賦予了妖怪以特徵,自此人們可以通過名稱和外形來辨別妖怪,就像現代的「寶可夢」一樣。
寶可夢的原型在妖怪紙牌中?!
江戶時代末期,在面向兒童的彩色木版畫「玩具繪」中,出現了以「化物大全」等為題的作品,即在一張畫中描繪形形色色的「化物」。這些作品都帶有妖怪圖鑒的屬性。
此外,「化物」還成為各式玩具的主題。例如,每個格子畫著一種「化物」,通過擲骰子決定行棋格數的棋盤遊戲——雙六;聽「化物」的名稱,搶奪對應紙牌的遊戲——歌留多。它們既是玩具,同時也帶有妖怪圖鑒的屬性。
在寶可夢遊戲中,玩家們在架空的世界中冒險,收集各種形態的生物,最終目標是合成完整的「寶可夢圖鑒」。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它是江戶時代那些具有妖怪圖鑒屬性的玩具的正統繼承者。最有力的證據是在寶可夢中,有一些以妖怪為原型的角色,例如以「九尾狐」為原型的寶可夢「九尾」等。
不過,二者之間存在著決定性的差異,那就是江戶時代的「化物」完全不具備寶可夢「可愛」的一面。江戶時代的人們親近「化物」是因為它們「滑稽」,絕非「可愛」。而現代的妖怪,例如河童、天狗等,往往和寶可夢一樣,被創作成可愛的形象。這是現代人對妖怪特有的情感體現。
作者介紹:兵庫縣立歷史博物館學藝科長兼縣立美術館科長。研究方向是民俗學視角下的妖怪論和鄉土玩具論。 1969年生於香川縣。取得大阪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的學分後退學。獲得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科學研究科國際日本研究專業(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學術)學位。日本首位「妖怪博士」。著作有《江戶的妖怪革命》(角川書店,2013年)、《立體妖怪圖鑑》(角川書店,2016年)、《圖說日本妖怪史》(河出書房新社,2022年)等。合著有《47都道府縣 妖怪傳承百科》(丸善出版,2017年)等。
本文經《nippon.com 繁體字》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妖怪:虛構的精神世界,樂在其中的日本人
延伸閱讀
- 河童原是要人命的恐怖妖怪,為何逐漸演變為可愛的滑稽形象?
- 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大受歡迎,但台灣本土的妖怪創作才剛剛起步
- 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的超自然題材,我們該如何看待屬於台灣的「妖怪時代」?
- 寶可夢奇想生物學:寶可夢原始世界觀,與林奈《自然系統》三大分界其實相當雷同
- 《浮世繪解剖圖鑑》:因為一幅畫入獄、無人能擋的反骨畫師喜多川歌麿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