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aravel 数据插入更新&事件执行流程源码分析
2.PostgreSQL14基于源码安装和入门教程
3.源码详解系列(四) ------ DBCP2的数据使用和分析(包括JNDI和JTA支持)已停更
4.Mysql走天下教你简单实现CRUD操作mysql中curd
5.数据库中间件-cetus源码介绍
6.PostgreSQL 技术内幕(十七):FDW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Laravel 数据插入更新&事件执行流程源码分析
Illuminate\Database\Eloquent\Builder 类是 Laravel 中用于构建查询的基础类。通过使用 Builder 类,库操开发者可以编写 SQL 查询语句,作源而无需直接操作底层数据库。码数Builder 类提供了多种方法,据库如 where()、操作黄白线指标源码orWhere()、源码orderBy() 等,数据允许开发者灵活地构建查询条件和排序。库操
Illuminate\Database\Eloquent\Model 类是作源 Laravel Eloquent ORM 的核心。每一个 Model 类都对应着数据库中的码数一张表。Model 类自动实现了许多操作,据库如数据的操作创建、更新、源码删除等,数据通过继承 Model 类并定义与数据库表关联的属性和方法,开发者可以轻松地与数据库进行交互。Model 类中包含了大量的抽象方法和属性,使得模型对象能够与数据库表进行交互,例如通过 $table 属性指定模型关联的数据库表名。
Illuminate\Database\Eloquent\Concerns\HasAttributes 类是 Laravel Eloquent 的一个抽象类,它定义了一组与属性操作相关的功能。HasAttributes 类主要提供了访问和修改模型属性的通用方法,如 getAttribute()、setAttribute() 等,这些方法使得 Model 类能够在执行数据操作时,能够根据实际的数据库表结构灵活地处理数据的获取和设置。HasAttributes 类还定义了属性操作的规则,如验证属性值、设置默认值等,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在 Laravel 中,数据的源码商城交易源码插入、更新和事件执行流程主要通过这些核心类实现。当开发者需要执行数据库操作时,通常会使用 Model 类,通过 Model 类的方法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这些操作的底层逻辑则由 Illuminate\Database\Eloquent 的框架类提供支持。通过这些类的协同工作,开发者可以高效、灵活地进行数据库操作,同时保证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PostgreSQL基于源码安装和入门教程
PostgreSQL 源码安装入门教程
本文将引导您在openEuler . LTS-SP3系统上基于源码安装并配置PostgreSQL ,包括操作系统环境设置、网络配置、软件包安装、用户和数据盘创建,以及数据库的初始化、启动和管理。1.1 操作系统环境
安装openEuler后,确保系统安装了bc命令(若缺失,后续会安装)。1.2 网络配置
通过Nmcli配置网络,首先检查并设置网络接口ens的IP地址,无论是自动获取还是静态配置。1.3 更新系统与工具安装
更新软件包并安装bc、vim、tmux和tar等工具,以支持后续操作。1.4 用户与数据盘创建
创建postgres用户和用户组,以及可能的专用数据盘,如NVMe SSD,用于提高性能。2. 安装与配置
2.1 下载与解压
以root权限下载并解压PostgreSQL 的源代码压缩包。2.2 安装与初始化
按照指导进行编译和安装,源码天空mfc源码初始化数据库并设置启动参数。2.3 启动与管理
启动数据库,登录并创建必要用户、数据库和表空间。3. 开机自动启动
3.1 init.d环境
使用start-scripts中的脚本配置init.d,确保PostgreSQL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3.2 systemd环境
为PostgreSQL创建systemd服务文件,确保启动和管理的自动化。4. psql操作示例
展示如何使用psql进行数据库操作,包括创建数据库、模式、表和数据插入等。5. 远程连接
讲解如何配置防火墙以允许远程连接。 通过以上步骤,您将掌握PostgreSQL 的源码安装和基本管理,准备好进行数据管理和应用程序开发。源码详解系列(四) ------ DBCP2的使用和分析(包括JNDI和JTA支持)已停更
DBCP是一个用于创建和管理数据库连接的工具,通过连接池复用连接以减少资源消耗。它具备连接数控制、连接有效性检测、连接泄露控制和缓存语句等功能。Tomcat内置连接池、Spring团队推荐使用DBCP,阿里巴巴的druid也是基于DBCP开发的。 DBCP支持通过JNDI获取数据源,并且可以获取JTA或XA事务中的连接对象,用于两阶段提交(2PC)的事务处理。本篇文章将通过例子来解释如何使用DBCP。 以下是文章的详细内容:使用例子需求
本例将展示如何使用DBCP连接池获取连接对象,并进行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工程环境
JDK:1.8.0_
maven:3.6.1
IDE:eclipse 4.
mysql-connector-java:8.0.
mysql:5.7.
DBCP:2.6.0
主要步骤
创建Maven项目,打包方式为war(war也可以是源码买卖论坛源码jar,这里选择war是为了测试JNDI功能)。
引入DBCP相关依赖。
在resources目录下创建dbcp.properties文件,配置数据库连接参数及连接池基本参数。
编写JDBCUtils类,实现初始化连接池、获取连接、管理事务和资源释放等功能。
创建测试类,实现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
配置文件详解
dbcp.properties文件包含数据库连接参数和连接池基本参数,如数据库URL、用户名、密码、连接池大小等。其中,数据库URL后面添加了参数以避免乱码和时区问题。建议根据项目需求调整参数设置。基本连接属性
数据库URL
用户名
密码
连接池大小
缓存语句(在MySQL下建议关闭)
连接检查参数(建议开启testWhileIdle,避免性能影响)
事务相关参数(通常使用默认设置)
连接泄漏回收参数
其他参数(较少使用)
源码分析
DBCP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类:BasicDataSource:提供基本的数据库操作数据源。
BasicManagedDataSource:BasicDataSource的子类,用于创建支持XA事务或JTA事务的连接。
PoolingDataSource:BasicDataSource中实际调用的数据源,用于管理连接。
ManagedDataSource:PoolingDataSource的子类,用于支持XA事务或JTA事务的连接。
使用DBCP连接池创建连接时,首先创建BasicDataSource对象,初始化配置参数。然后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连接获取过程涉及到数据源和连接池的创建,连接对象的ASP源码源码网站包装和回收。通过JNDI获取数据源对象需求
使用JNDI获取DBCP数据源对象,以PerUserPoolDataSource和SharedPoolDataSource为例。为了在tomcat容器中测试,需要配置JNDI上下文。引入依赖
引入JNDI相关的依赖。
编写context.xml文件,配置JNDI上下文。
在web.xml中配置资源引用,将JNDI对象与web应用绑定。
测试结果
打包项目并部署到tomcat上运行,通过访问指定的jsp页面,验证JNDI获取数据源对象的正确性。使用DBCP测试两阶段提交
介绍如何使用DBCP实现JTA事务的两阶段提交(2PC)。使用DBCP的BasicManagedDataSource类支持事务处理。通过测试代码验证了2PC的正确性。 以上内容涵盖了DBCP的使用、配置、源码分析、JNDI集成以及两阶段提交的实现,为开发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Mysql走天下教你简单实现CRUD操作mysql中curd
Mysql走天下——教你简单实现CRUD操作
Mysql是一种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它提供了一组可靠的工具,使得开发者可以轻松地进行数据管理和查询。Mysql支持各种操作,包括增、删、改、查等基本操作,我们经常称为CRUD操作。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教你如何简单实现Mysql的CRUD操作。
1. 安装Mysql
我们需要安装Mysql数据库。Mysql数据库有多种安装方式,如二进制安装、源代码安装等。这里我介绍最为常用的二进制安装方式。(安装过程如下,不用翻译)
1) 下载Mysql安装包
在官网上下载Mysql的安装包,这里以Mysql 5.7为例。下载完成以后,解压缩即可。
2) 安装Mysql
根据自己的操作系统版本和位数选择对应的安装程序,一路Next即可完成安装。安装过程中,需要设置Mysql的root用户密码。
2. 连接Mysql
安装完成以后,我们需要利用Mysql提供的官方客户端连接到数据库。
1) 启动Mysql服务器
在安装完成后,为了连接到Mysql数据库,我们需要启动Mysql服务器。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可以通过“开始”菜单中的“Mysql Server 5.7”进行启动。
2) 连接Mysql
Mysql提供了多种连接方式,如本机连接、远程连接等。这里我们以本机连接为例。在命令行中输入下列命令来连接:
mysql -u root -p
注意:-u后面表示用户名,-p后面表示密码。
输入完命令以后,会提示输入密码,输入正确的root密码进行连接。
3. 创建表
在连接到Mysql数据库以后,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表来储存数据。
创建表的语句:
CREATE TABLE students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age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bin;
4. 插入数据
表创建完成后,我们需要往表中插入一些数据。插入数据可以使用INSERT INTO语句。
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age) VALUES (‘张三’, );
5. 更新数据
当我们需要更新表中的数据的时候,可以使用UPDATE语句。
UPDATE students SET name=’李四’ WHERE id=1;
6. 删除数据
删除数据可以使用DELETE语句。
DELETE FROM students WHERE id=1;
7. 查询数据
我们需要从表中查询数据。可以使用SELECT语句。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Mysql的安装、连接、创建表、增删改查的操作。Mysql是一个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可以完成各种大小任务。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学习Mysql。除此之外,欢迎读者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Mysql学习经验和技巧。
参考代码:
#数据库连接
import pymysql
connection=pymysql.connect(host=’localhost’,user=’root’,password=”,db=’testdb’)#用户名为root,密码为空,数据库名为testdb
cursor=connection.cursor()
#插入数据
sql=”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age) VALUES (‘张三’, );”
cursor.execute(sql)
#更新数据
sql=”UPDATE students SET name=’李四’ WHERE id=1;”
cursor.execute(sql)
#删除数据
sql=”DELETE FROM students WHERE id=1;”
cursor.execute(sql)
#查询数据
sql=”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cursor.execute(sql)
result=cursor.fetchall()
for r in result:
print(r)
#断开连接
connection.close()
数据库中间件-cetus源码介绍
数据库中间件Cetus的源码介绍将重点放在其内部流程的解析上。从启动开始,Cetus的执行流程主要从src/mysql-proxy-cli.c文件的main函数出发,调用main_cmdline函数。在正常情况下,启动service后,流程会进入main_cmdline函数中的chassis_mainloop。
chassis_mainloop函数将调用cetus_master_process_cycle,该过程一直传递chassis结构,其包含关键元素。在cetus_master_process_cycle中,程序开启worker_process,主要在cetus_spawn_process函数中进行,之后进入cetus_worker_process_cycle进行初始化。
worker_process通过死循环调用主进程chassis_event_loop,并监听客户端消息。在执行流程中,会经过event_base_loop和ev_run等函数,进一步处理事件。
具体任务处理流程从event_base_loop开始,调用ev_run、ev_invoke_pending、ev_x_cb_io、ev_x_cb,最终到达network_mysqld_con_handle处理传入的SQL语句,并将它们赋值给con->orig_sql。接下来调用normal_read_query_result函数,此函数调用network_mysqld_read_rw_resp处理与后端数据库的消息,并基于返回结果进行后续操作。
总结,Cetus源码中,从启动至执行流程,再到任务处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中间件执行逻辑。其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函数调用,实现消息的传递、处理和最终反馈,确保数据的高效、准确处理。流程清晰,结构严谨,体现了Cetus在数据库中间件领域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PostgreSQL 技术内幕(十七):FDW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FDW,全称为Foreign Data Wrapper,是PostgreSQL提供的一种访问外部数据源的机制。它允许用户通过SQL语句访问和操作位于不同数据库系统或非数据库类数据源的外部数据,就像操作本地表一样。以下是从直播内容整理的关于FDW的使用详解、实现原理以及源码解析。 ### FDW使用详解 FDW在一定规模的系统中尤为重要,数据仓库往往需要访问外部数据来完成分析和计算。通过FDW,用户可以实现以下场景: 跨数据库查询:在PostgreSQL数据库中,用户可以直接请求和查询其他PostgreSQL实例,或访问MySQL、Oracle、DB2、SQL Server等主流数据库。 数据整合:从不同数据源整合数据,如REST API、文件系统、NoSQL数据库、流式系统等。 数据迁移:高效地将数据从旧系统迁移到新的PostgreSQL数据库中。 实时数据访问:访问外部实时更新的数据源。 PostgreSQL支持多种常见的FDW,能够直接访问包括远程PostgreSQL服务器、主流SQL数据库以及NoSQL数据库等多种外部数据源。### FDW实现原理
FDW的核心组件包括:1. **Foreign Data Wrapper (FDW)**:特定于各数据源的库,定义了如何建立与外部数据源的连接、执行查询及处理其他操作。例如,`postgres_fdw`用于连接其他PostgreSQL服务器,`mysql_fdw`专门连接MySQL数据库。
2. **Foreign Server**:本地PostgreSQL中定义的外部服务器对象,对应实际的远程或非本地数据存储实例。
3. **User Mapping**:为每个外部服务器设置的用户映射,明确哪些本地用户有权访问,并提供相应的认证信息。
4. **Foreign Table**:在本地数据库创建的表结构,作为外部数据源中表的映射。对这些外部表发起的SQL查询将被转换并传递给相应的FDW,在外部数据源上执行。
FDW的实现涉及PostgreSQL内核中的`FdwRoutine`结构体,它定义了外部数据操作的接口。接口函数包括扫描、修改、分析外部表等操作。### FDW源码解析
FDW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并以`Postgres_fdw`为例解析其源码。主要包括定义`FdwRoutine`、访问外部数据源、执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的逻辑。 访问外部数据源:通过`postgresBeginForeignScan`阶段初始化并获取连接到远端数据源。 执行查询:进入`postgresIterateForeignScan`阶段,创建游标迭代器并从其中持续获取数据。 插入操作:通过`postgresBeginForeignInsert`、`postgresExecForeignInsert`和`postgresEndForeignInsert`阶段来执行插入操作。 更新/删除操作:遵循与插入操作相似的流程,包括`postgresBeginDirectModify`、`postgresIterateDirectModify`和相应的结束阶段。 对于更深入的技术细节,建议访问B站观看视频回放,以获取完整的FDW理解和应用指导。